马一鹰/文
长鄄马家人的远祖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嬴姓赵氏”赵奢,与秦始皇大有渊源;秦汉时期的15位侯爵和14位重臣国戚,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等。
从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到清朝光绪十年(1884)的530年间,出过281位获取功名的儒生 [1] [2] [3] 。
从清末到当代,据不完全统计,马家人中有革命家、军队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外交家、政府官员、行政领导、公务员,文学家、文史家、艺术家、诗词楹联家、作家、演员,科学家、发明家、教育家、实业家、医学家、农学家、鉴赏家、研究员、周易学者,还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金融家、经济师,农艺师、技术师、技术员、工程师,外语翻译、速录师、记者、律师、教师、医生等等。
今天,我们只谈谈长鄄马家的三个“隆回第一”。他们是:
【隆回第一个上北京大学的】
马非百 北京大学旧址马非百(马元材):秦汉史名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毛泽东和郭沫若深受他的影响,曾多次引用观点和言论。派名永旦,号若村。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念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参与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北京工读互助团、国民杂i志社、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北大青鸟学uuk书法研究会等系列实践活动。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杨、罗元鲲、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葛健豪(女)、蔡庆熙(女)、刘千昂(女)、蔡麓森、蔡蓉峰、文七妹(女)、杨昌济、蔡元培、徐宝璜、李大钊、陈独秀、辜鸿铭、沈士远、胡适、邓中夏、罗章龙、杨人杞、易克嶷、张国焘、刘仁静、萧镇湘、梁漱溟、罗隆基、傅斯年、李济、赵元任、丁文江、董作宾、吴金鼎、郭宝钧、夏鼎、梁思永、冯友兰、陈寅恪、余嘉锡、吴晗、郭沫若、成仿吾、方鼎英、周恩来、邓颖超(女)、何香凝(女)、徐特立、林伯渠、刘峙、汤恩伯、程潜、陈立夫、陈果夫、邓拓、嵇文甫、萧楚女、冯玉祥、李德全(女)、郭春涛、邓翠英、邓飞黄、张敦讷、王同庆、陈伯君、顾毓琇、刘季洪、杜元载、朱家骅、陈垣、余嘉锡、章士钊、姚从吾、尹达、李文、袁朴、胡宗南、刘肖愚、胡寄聪、傅振伦、宋云彬、叶世昌等。自1926年起,历任黄埔军校 [4] 入伍生部普通学历史教官(少校)、校本部政治教官(中校),中国国民党妇女运动讲习所 [5] 中国革命史教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中州通讯社主任兼总编辑,国立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干事,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河南省政府秘书,国立河南大学代理校长、历史系教授,苏鲁豫皖边区学院院长,国立北京大学秘书处秘书,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哲学组编辑等职。在黄埔军校期间,与领导省港大罢工的邓中夏联系密切;积极支持并参加广州起义,许多革命者都在他的住所乔装参加巷战,其住所成为重要联络点,起义失败后,利用其身份掩护营救过邓拓、嵇文甫等许多共产党人。1943年进入中央训练团。1949年谢绝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台湾大学训导长、教务长、总务长三长任选”邀约。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前,曾在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桑弘羊及其战时的经济政策》、《桑弘羊传》、《桑弘羊年谱订补》、《桑弘羊年谱》(有德文和日文译本)、《管子轻重篇新诠(套装上下册)》(郭沫若曾引用100多条)、《秦始皇帝集传》(《秦始皇帝传》出版后被誉为司马迁“史记”马骕“绎史”后之巨著,称“三马三史”)、《秦史纲要》、《秦集史(全二册)》、《秦汉经济史料》、《西汉时代的吏治》、《盐铁论集注长编》(《盐铁论简注》)、《诗 · 桃夭新证》(手稿)、《秦书》未完稿等。
补充:马非百治学领域广泛,建树颇多,特别是在秦汉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突出的贡献。他的治学思想深受近代自然科学的洗礼,从而使其历史研究能够在资料翔实、考辨精湛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见解,较之前人研究更加深入。他是第一个肯定秦始皇功绩的学者,毛泽东多次和他一起探讨秦始皇和秦史,胡适赞誉他“非百百非而不非秦” 。其博大精深的专著,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隆回第一个写长篇小说的】
中国大学旧址 《未了缘》马永灼: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毕业于孙中山等人在北京创办的人中国大学 [6] 文学系。曾担任过《北平晨报》的编辑,也在国民革命军中从事过新闻宣传工作,业余喜欢文学创作。1931年冬回到新化县,任教二十九年,桃李满天下。马永灼是第一个撰写长篇小说的隆回人,著有长篇小说《未了缘》。《未了缘》初版和再版的序言分别由巴金、马永定撰写。可惜的是,《未了缘》的完整版本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网上可搜索到《未了缘》的相关消息:“1931年2月,上海平化书社再次印刷出版三十六回、二十余万字长篇言情小说《未了缘》”。胡光曙在《一部风靡一时的长篇小说》里这样记录马永灼胞弟马永定撰写的序言:“胞兄永灼,心性好孤,与世多忤。不奔走权门,不乞怜胥吏,惟以诗文自娱,所著《未了缘》一书,刊印行世,其情节多采事实,其理想顺应潮流。悱恻缠绵,哀而不伤;潇洒浑脱,艳而无荡。俾多情人读之必更多情,无情人读之必转而有情,不致受猛器之刺激,徒为悲怆,然而心灵上则觉有无穷之幽思妙想焉,此小说之别开生面者也!海内不乏明达之士,盍购而读之!”。马少侨曾回忆说,昔时在家乡见过一残本《未了缘》,已无头无尾,中间部分亦破损不堪;此后,这一残本也杳无踪影。湖南人民出版社多次向他打听该书,意欲再版。这么多年过去,还能引起出版界的关注,足见该书影响之广。
补充:《未了缘》最初版本的序言由巴金撰写,巴金是与茅盾、老舍、曹禺齐名的作家,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马晖晖撰写的《隆回长鄄马氏文艺人物》。
【隆回第一个上央级美院的】
“清华园 [7] ”的修缮采用隐形镀膜剂的技术,很亮白,是不怕水不怕灰尘的暗黑科技;2018年4月20日,马一鹰为其代言。 联合国总部大楼马一鹰:出生于1968年。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化部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中国 · 国际抽象艺术联合体名誉顾问、中国抽象艺术促进沙龙执行召集人、中国策展人年会轮值主席、中国策展人论坛学术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抽象)工作室客座教授、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网民首选2016中国当代艺术影响力榜”最佳策展人。2017一年策展和参与展一共37个,“影响未来”2018艺术嘉年华颁奖盛典 · 艺术创新影响力人物,2018中国美术年度影响力 · 年度美术事件人物,2018“影响未来 · 首届大型综合艺术跨年展”微信号阅读量10万+,代表展览:中国抽象艺术(联合国)展。父亲马子建早期工作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祖上,元明清时期多儒生,246位获取功名,其中有13位二三品官员;民国时期多军人和读书人,其中有11位将军和革命家。母亲刘淑芳祖上连续二十代都是儒生,118位获取功名,其中有进士刘守坤和从二品副将刘吉富。祖母魏红姑的堂祖父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清朝思想家魏源。外祖母魏炉秀的祖父是从三品中议大夫、海内一流的楹联大师魏定南。先祖可追溯到“嬴姓赵氏”赵奢,与秦始皇大有渊源;杰出先祖还有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刘庄皇后及29位侯爵重臣国戚,宋朝卫国公马伯鸣、状元马涓、开国公马廷鸾等。
补充:马一鹰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隆回一中隔壁邻居李路明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美术史专业”(硕士)毕业;以“美术专业”考进央级美院的,马一鹰是隆回第一人。因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几十年来,始终保持在每年招收200人左右,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第二人考上该院。
马氏宗祠旧址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8]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2]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3]
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见明 · 黄宗羲《柳敬亭传》:“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
[4]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5]
妇女运动讲习所,1926年9月创办。全名中国国民党妇女运动讲习所。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主持,该部部长何香凝兼任所长,中国共产党蔡畅任教务主任。学员由中国国民党各省、市党部和所属妇女团体选派,每省一至两名,学习半年。鲍罗廷曾讲授苏联妇女课程,邓颖超讲授妇女运动课程。1927年3月第一期结业后停办。
[6]
中国大学:孙中山等人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孙中山自任校董,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从1913年开学到1949年停办的36年间,既出现过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红色教授”李大钊、李达、吴承仕、杨秀峰,也培养了李兆麟、白乙化、董毓华、段君毅、张致祥、任仲夷、徐才、李大伟等大批民族英雄和国家栋梁。
[7]
清华园:清代皇家园林。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以东称清华园,清华园赐五皇子奕誴,近春园赐四皇子奕詝,俗称为“四爷园”。近春园园志上写着:“水木清华,为一时之繁囿胜地。”咸丰登基之后,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现存清华园门匾是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三字为“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的叶赫那拉 · 那桐所书。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近春园,清华园幸免。奕誴死后,长子载濂继承,因载濂弟端郡王载漪为义和团在园内“设坛举事”,后清华园被收回荒废。外务部为游美学务处上奏获得此地建设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发展成为今日清华大学。
[8]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