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想要出类拔萃的人,都必然会经历一段与全世界为敌的旅途。
——罗振宇
作家郭华悦在书中讲过一个故事。
大学毕业那年,他和一位同学,同时进入了一家公司。
郭华悦个性活泼,很快就与同事们打成一片;同学却一向独来独往,平时不怎么与人来往,人际关系也一般。
但同学对此却不以为意,每日只是埋头专注自己的工作。没想到几年后,同学设计出了一款极具创意的产品,销售非常火爆。
他因此连连升职,而郭华悦却依旧原地踏步,职位和薪水待遇,没有任何变化。
讲完这个故事,郭华悦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多数人,都习惯把自己当成速溶咖啡,迅速融入社会。
这种速溶的过程,其实就是快速被同化的过程,向着世俗和主流靠拢,你就只能抹杀个性,让自己成为碌碌大众中的一员。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速溶”的人,总是试图快速融入群体,结果被群体同化,泯然于众人。
就如作家王开岭所说:人群,是庸者的避风港,是智者的坟墓。
所以那些真正活得明白的人,都宁可寂寞,也不抱团;宁可在前行的路上独行,也永远不过速溶的人生。
想起星云大师曾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许多人偏偏喜欢按照别人的方式去雕刻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迅速融入人群,甘愿迎合他人。
钻进人群后,看似朋友多了,圈子大了,可你自己的样子,也会慢慢变得和周围人一模一样。
群体如同一口大染缸,一旦跳进去,你难免就会遭受污染。试图合群的人,即使你再厉害,也会在他人的影响下,慢慢沦为平庸。
《乌合之众》里说:“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个体的智慧,会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人一旦融入群体,就会受到群体心智的感染,结果往往容易迷失自己。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说:对一件事的全身心投入,是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独自进行。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与其在合群、热闹中消耗自己,不如主动走出人群,享受孤独,专心打磨自身。
当你忍受住了所有清冷与枯燥,自能迎来充实饱满的人生。
注: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洞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