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开头时,我以为是音量小了,就把音量调大了,然后越听越感到窒息。
难怪有次演唱会上,陈奕迅跟观众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想看我死在台上?
明明是一首偏伤感的曲子,后段却唱得能量满满的雄浑感觉。
隔壁大哥那天在地里耕地,听完这歌后飞起一脚就把牛踹翻在地,然后自己一口气犁了十亩地。
《浮夸》属实难唱,超费嗓子,那撕心裂肺的高音令无数歌手望而却步。
我原以为Eason的功底很高强,听了华晨宇版的才知道原来Eason的竟然这么强。
如果在ktv唱好这首歌,绝对秒杀全场,可惜我缺的不是场子,是嗓子。
尤其是最后一句那声骇人的尖叫,别人怎么也唱不出那种歇斯底里的感觉。
《浮夸》收录于陈奕迅2005年发行的专辑《U-87》中,U-87(NeumannU87)是Eason当时最钟意的一款话筒的型号,在这歌的MV里也可以清楚看到。
关于这首歌的来历,据说是2003年4月1日,当时在伦敦的江志仁听到张国荣的死讯后,非常痛心并谱了此曲,当时原曲Demo叫《Depression》,即抑郁症,以表达表达他听到消息时的震撼、对哥哥选择离开的不解和失去好友的悲痛。
江志仁说:To me,this demo will always be dedicated to Leslie.(对我来说,这个试样将永远献给张国荣。)
原曲曲风很符合张国荣的感觉,后来陈奕迅出碟选中此曲,并打算自己填词表达对哥哥的思念。当年陈奕迅会抽烟,后来张国荣对他说“你声音那么好,别吸烟了,你看我都不吸了。”于是,陈奕迅便选择了戒烟。
但最后他还是没法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歌词,而是转交给黄伟文填了词,并进行了一定的改编,于是就有了这首《浮夸》。
不过改编后的作品与原曲的目的已经不同了,表现的是小人物的无奈与嘶喊。用简单的 Em,D,C三个和弦,6/8拍摇滚节奏,加上复古的钢琴和声,很有70年代英国艺术摇滚的曲风。凭借陈奕迅的扎实唱功和夸张演绎,红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有次演唱会快结束的时候,陈奕迅问台下的观众:你们接下来想听我唱什么歌?观众齐声喊道《浮夸》。他有点失落的说:你们只想听浮夸吗?接着说道:难道你们不想欣赏我的舞姿吗?
其实这首歌对他来说也不难,只是越多人喊《浮夸》,他就越不想唱,任性得很。但是呼和浩特那一场他唱了《浮夸》,因为观众太热情了,把他哄得很开心,就愿意唱了,谁让他是傲娇的狮子座呢。
陈奕迅的大部分歌,都是用认真而平静的方式,唱到你红了眼。
比如这首《浮夸》,初听以为是疯子,听久了才知道,原来是镜子,这是来自无数人心底真实的声音。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卑微,是唱不出这种渺小却又不甘心的感觉。
陈奕迅以前也拍电影,但是都不温不火,包括《浮夸》出的时候也不是很多人欣赏,后来才慢慢火起来。所以他的歌,有自己的经历和味道,有自己的酸甜苦辣在里面,所以很多感觉是别人唱不出来的。
《浮夸》正是以小人物的心态,刻画小人物平凡却又想不平凡,但无处让自己受到理睬,越辛酸越难过,越郁郁不得志,便从委屈到怨恨的形象,感觉跟电影《小丑》还挺搭的。
曾经看过某个谐星的一场哑剧,他表演的小丑讲述笑容背后的心酸,最后全场观众却都笑不起来而是沉默了。小丑在舞台上哭了,你还会笑吗?每个人都曾是在某个夜晚里崩溃过的小丑。
但凡肉胎凡体,一生有千百种遗憾,大抵都可归于六个字:对不起,我害怕。
浮夸是彼此心照不宣的自卑,努力吸引别人的注意,想走进人群,又怕被别人注意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情愿成个大娱乐家,用浮夸的言行来寻求认同感。
因此,很多事真的不能只看表面,比如无理取闹的人是想被关注,喊着"再见"的人是想被挽留,祝你幸福的人是想永远跟你在一起。
其实这首歌不只有浮夸,还有潇洒。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绑架不了我。
手插口袋,你当我是浮夸吧,其实内心并不在意,我就是我。你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样子。
就像一个妈妈和小朋友的对话 :“你要乖一点,老师同学才会喜欢你哦。”
“那他们是喜欢我乖,不是喜欢我,奶奶说了,我就是本来的样子也喜欢我的人才是真的喜欢。”
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为什么长大后就不懂了呢?
梵高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烟火, 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 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那年十八,老板饭局,敬酒如喽啰,事后呕吐我发誓日后各位必须来敬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