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空荡的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只有我头顶的灯还亮着,我在自己的工位上看完了这本《追风筝的人》。
这一年,我已经开始习惯周末哪里也不去,而是在家静静看书的状态。我觉得,这很好。那个曾经满世界游玩的少年,暂时该沉下心好好沉淀点东西了。
这本书是年初买的,一直放在窗台上,落满灰尘。 我擦去封面的灰,沉浸到了作者大起大落的人生和艰难的自我救赎中。窗外阴沉的天空,似乎飘着小雨,而作者忧郁的文字却更加的让人心情沉重。
友情、亲情、爱情,贯穿了小说的始终,让我感受到这是一部充满温度的书。而作者对阿富汗战乱场景的描写,仿佛也让我们置身其中。这个国家已经在几十年的战火中满目疮痍,遍地的废墟、一个为了喂饱孩子的父亲在市场上出售他的义退、足球场中间被士兵用石头活活砸死的男女、还有被军官性虐待的小男孩,触目惊心。这让我想到,身在和平年代的中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相比于他们,我们要幸运的多。战争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即使你以前多么富有、地位显赫、万人敬仰,一旦战争来临,这些都顷刻间化为乌有,甚至沦为阶下囚,横尸荒野。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眼前安定,和平的生活。
这是一部个人情感和众多人物命运交织的小说,也是一首阿富汗三十多年来悲惨历史的交响曲。
作者以自己和仆人哈桑的情感作为主线,以阿富汗的文化和历史作为背景,讲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种种经历,以及自己在灵魂上的救赎之路。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不是我们曾经犯下的种种错误,而是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我们是否有勇气去踏上那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主人公阿米尔曾经自私的为了一己私欲,看到最好的朋友被强暴而无动于衷,甚至将其赶出自己的家。这种负罪感深深地刻入他的内心深入,几十年无法释怀。终于有一天,他被突如其来的一个电话点醒,是时候回到那个破碎的家园,重新踏上那条成为好人的路了。当读完拉辛汗写给阿米尔的信后,有某种湿润的液体在眼框里打转。人生中能够遇到像拉辛汗这样的好人,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正是拉辛汗的指点,阿米尔才能救赎自己的人生。
当他重返阿富汗,不顾一切的从死人堆里救出哈桑的儿子的时候,似乎他已经完成了对曾经的罪恶的救赎。然而之后发生的一切又重新让他陷入到无尽的自责中。然而,作者想说的是,只要你走上了这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错事,真主都会原谅你。当哈桑的儿子重新接过阿米尔手中的风筝,一如25年前哈桑和自己一起放风筝的情景。这个时候,阿米尔要去为哈桑的儿子追回那个风筝,就像25年前,哈桑踢自己追回那只风筝一样,这是一种救赎,也是一种历史的轮回。风筝就是阿米尔灵魂救赎的机会,追回它,他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对自己说。这是曾经哈桑对自己说的话,他曾经那么多年丢掉的某些东西,他要追回来。是的,他一定能追回来。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这支风筝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都要勇敢的去把他追回来。
而且我们一定能够追回来,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