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到底有哪些?给孩子打疫苗,给老年人组织文化活动,偶尔协同物业管理社区环境卫生,我能想得出的大抵是这些,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这么认为的。但当我采访了社区工作者杨晓梅之后,想法就有了180度的大转弯。
杨晓梅,是个普普通通的社区工作者,尽管她现任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和我们大家一样,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转的一颗小螺丝钉。
这颗小螺丝钉小到什么地步呢?她所做的工作又具体琐碎到什么地步呢?我们看看杨晓梅的工作日常就知道了:经常组织离退休党员业余时间了解社区文化;定时给下岗人员和弱势群体送去关怀;不定期教育社区青少年要如何爱岗敬业爱社区;时时引导社区党员八小时以外关注社区工作;全力协调片警、物业、保安24小时保护社区等诸多工作。这只是宏观上来看,一旦细分她们的工作职责,那更是一箩筐,数不完,也写不完。
往细处说,处理社区纠纷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近年来,光经杨晓梅调解的各类纠纷就达300余件,社区工作的繁杂可见一斑。
采访过程中,我问杨晓梅:“处理这些纠纷费人吗?有没有不满意处理结果的群众来闹事?”
杨晓梅操着她那浓重、但真诚意味十足的甘肃腔跟我说:“居民之间发生纠纷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有时候因为楼层的漏水,有时候因为小区的环境,有时候又因为道路的翻修等等很多,各有各的……但无论居民发生什么样的纠纷,我都会把大家的事当我自己的事去解决,我也会尽全力把纠纷化解在社区内。”她讲话时的神情告诉我,她对居民的感情有如亲朋好友。
她还跟我讲:“在处理纠纷中,有时候自己也挺委屈的,不被当事人理解,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说到动情处,杨晓梅有点哽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她有些为难,欲言又止。看得出,好强的她不愿让自己的委屈被别人捕捉到,她也羞于在我面前袒露自己的痛楚。这时,她给自己一个“忘记不愉快”的心理提示,话题转到了别处:“社区工作,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干社区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也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信念,就是,群众满意是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朴实的一个信念,犹如她的人一样,自然又真诚,敦厚又有力。
杨晓梅今年四十二岁,在常人眼里,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离退休年龄更近了,身上的那股钻劲儿、那股死磕的精神已经褪去了,但在杨晓梅身上,你丝毫感受不到这种魔咒,她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干净利落、容颜俱佳、体态良好,严以律己的状态,她一直在学习的路上。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因为要经常面对各类纠纷,也因为杨晓梅作为这些纠纷事件的调解人,所以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工作之余,她挤出大量的业余时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先后学习了人民调解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治安处罚法、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法律援助条例等等。好强的她,用功起来,年轻小伙子都甘拜下风,她怕自己记不住一些法律常识,就采用将法条逐条记录,反复背诵的原始办法,为了熟练掌握知识点,光整理笔记,就用掉了六个记事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涉猎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后,她的法律素养和处理业务的能力从零基础一跃成了能和专业人士并肩的社区工作者。
杨晓梅说,她学习这么多法律法规,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如果脱离了社区,她的工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社区顺畅了,她才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到家了。
其实,给居民解决纠纷,只是社区工作的冰山一角,社区工作涉及的面非常广,但凡是居民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社区工作几乎都覆盖了。即使这样,社区还会抽出一部分人力,集中给困难人员送温暖。
杨晓梅在送温暖活动上有很多的故事。
比如,2013年12月中旬,得知西夏小区一外地务工人员的孩子小阳阳烫伤,杨晓梅第一时间协调辖区幼儿园编排了一台“送温暖、献爱心”
的广场文艺演出暨捐款活动,手头不怎么宽裕的她,带头捐出1000元,在她的带动下,短短一小时的时间,就为烫伤小阳阳筹集善款三万多元。当天,杨晓梅和很多小朋友将自己亲手折的千纸鹤放进了捐款箱,希望能把真挚的问候传递给小阳阳。
在这种送温暖万里行的活动上,每次都能看到杨晓梅忙碌的身影。每次在活动现场,杨晓梅都事必躬亲,尽职尽责,引用她自己的口头禅就是:“既然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很朴素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个社区工作者的心声。如果你和我一样,和她们亲密接触过,你定会为她们的工作点赞;如果你和我一样,走访了他们工作的环境,你定会敬佩她们的精神;如果你和我一样,了解了她们生活的日常,你定会觉得她们是新时代最最可爱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