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乌桕树叶红了《论语》十二章在暑假夏令营期间已经利用早读课的时间给学生简单讲解过,大多数学生暑假巩固背诵,到现在还能很熟练地背诵出来。
《论语》十二章的背诵要求:连带出处熟练背诵,默写做到一字不错。
既然已经能够背诵了,是否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呢?其实并非如此。孔子的思想体现在《论语》中,很值得思考和玩味。
孔子常常以“君子”作为对人的最高评价标准,那么君子是什么?孔子为了说明“君子”这个概念总是把“小人”拉出来对比,“小人”无辜躺枪。据统计,《论语》中“君子”出现了107次,“小人”则出现了24次。
我们比较熟悉的如: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有畏,小人无畏”。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心胸宽广、重义轻利、大公无私、明辨善恶、不骄不躁、心存敬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君子有独立的思想,不随波逐流……仔细一对比,做到其中几点还有可能,全部做到根本不可能,对比一下往往会得出结论,原来自己是孔子口中的“小人”。
这就很好玩了,这天底下真的有“君子”吗?
有!至少我认为孔子觉得有,颜回就是他眼中的君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认为颜回物质上甘于贫困,精神上却十分富足,道德修养极高,最关键的,颜回能把读书当成是人生的乐趣。也就是没有把学习知识当成工具,当成追名逐利之器,真正做到了“君子不器”。
今天和学生讨论“君子不器”的问题,君子不能成为某一种特定的工具,学习单一的技艺,那是不是多才多艺就是“不器”了?也不是,孔子将其做了形而上的理解,认为君子必须在思想中形成一种“道”,道又是什么?孔子的“道”并非道家的“道”,是一种精神境界,如果一定要说出来,就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以“仁”者之心对待世间万物,以“仁”的眼光看待众生世相,以“仁”来治理天下……
虽然孔子的“仁”要比庄子的“无所待”要容易理解一些,但从根本上来讲,终究是孔子追求的对人的一种极致要求。
读孔子,读《论语》,最容易引发思考,而孔子自己作为老师又特别循循善诱,所以在他的思想引导下,孔子的弟子有的成了器,有的不成器。
孔子最终希望他的弟子都不成器,而世人都希望自己成器。
孩子们,好好背诵默写《论语》吧!先成器,才有资格不成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