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作者: 月儿明_0311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17:44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 行:走路。

【语译】

孔子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研析】

孔子随时随地都用心观察别人的言行,以求进步。他认为身边的人,必定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也就是说当看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品德行为时,要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内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类似的行为,若有则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古今知识分子极力赞赏的座右铭之一,对于我们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增长知识,都是有指导作用的。

【类似语词】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延伸思考】

1、如何在身边的人的身上找到可以为师的地方?

2、请举例说明,同侪中或亲友中值得学习的好表现。

3、如何看待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4、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说故事时间】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的相国,以节俭、身体力行为齐国人尊重。晏婴去世后,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传世的有《晏子春秋》,由战国时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当晏婴为齐景公的宰相时,有一天晏婴出门,他的车马刚好路过马车夫的家,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看她的丈夫。她那为宰相驾车的丈夫,坐在华丽的车盖下,赶着马车,神气活现、得意扬扬,一副骄傲自满的样子。

等到车夫回家后,妻子请求离去,再也不想回来了。车夫问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长,却当了齐国宰相,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今天我看他的时候,志虑深远,不时有着谦虚的神情。你身高八尺,只是人家的车夫,却自鸣得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你的原因。”

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车夫驾车的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子观察到车夫的变化后,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何在,车夫便如实地说了。

晏婴赞赏他听到劝谏,能够马上改过的精神,认为是一个值得任用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齐国的大夫。

原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故事讨论】

故事中的车夫前后表现如何不同?改变他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参考:关键原因是懂得内省、容纳妻子谏言、学习谦虚、见贤思齐等)

【课后学习】

当一个人愿意放弃自以为是的“成见”、“观念”或“缺点”时,结果往往获得更多,故事中的车夫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后来成为一名齐国大夫)。你在生活中有此经验吗?或者请您举别人的例子或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和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 2017-09-07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 《致良知之黄宗贤》有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020-09-15

    三人行必有我师。 遍地是老师。

  • 仁义

    心中有仁义,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王治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 三人行,必有我师,更重要的是与谁行?

    (本文摘抄自微信公众号展动力 作者刘芹)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我想大家都懂的。但是实际上“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论语》里人人都会背的名...

  •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教育大师孔圣人说的。访古论今,常常把这句话放到心里说到嘴边,至少也表明自...

  • 年谱11

    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努力进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人行,必有我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h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