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起航”理性情绪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应用
-----记一个司法青少年个案故事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某A,性别:男,布依族,出生老家A市,幼年跟随父母来B市生活,小学就读于B市**小学,中学在B**中学就读,于初三年级辍学。现阶段在某连锁快餐服务餐厅主管。
(二)个案来源
服务对象是外来务工未成年人,于2022年10月在B市发生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抓获,后移送审查起诉到检察机关。检察院委派帮教社工开始进行帮教,历时长达6个月的帮教工作。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辍学的学生,由于对父母给予爱的错误意识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想通过辍学这一行为引起父母的关注,可是父母无所表示,让他感觉自己真不被重视。辍学后一个多月,服务对象便在车行找到洗车工的工作,工作中很吃苦耐劳。在一次朋友生日聚会上,由于喝醉遂与人发生口角而引起聚众斗殴事件,这件事给服务对象带来焦虑,紧张的情绪,加上家庭成员未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关爱,服务对象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情况。服务对象的父亲是在建筑工地上班,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支柱,母亲是家庭主妇,主要负责照顾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生活和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目前一家人居住在B市服务对象的父母对他是属于冷淡放任型的管教,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忙于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等原因,对服务对象教育监护严重不足,亲子关系冷淡疏远,甚至恶化。服务对象感觉父母对年幼的弟弟妹妹过分地宠爱,没有给他一个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家中感觉不到亲情。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主要朋友是堂哥和同事。在学校时,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工作后,在B市工作期间与同事关系一般,与一些有不良行为的朋友交往。案发后与这些不良行为朋友无再联系,跟堂哥一家人一起去C市重新找工作。与堂哥,伯父伯母一家人关系较佳,会经常去堂哥家玩。最亲的人是姑姑,与姑姑关系最好。在家庭里面和父母的交流不多,服务对象一般不与家庭成员交流想法,认为家人不会理解也不会支持。
4.行为表现。
(1)服务对象有纹身:服务对象纹身是纹在肩膀和手臂之间,这个纹身是为一位已故的好友纹,因为好友喜欢文身,但因病早逝,所以服务对象替好友纹。
(2)情绪焦虑:服务对象在工作中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特别是工作上如何与同事之间相处,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服务对象身为连锁店的主管,时常因为处理同事关系而感到苦恼和焦虑。
5.支援网络。服务对象的父母,堂哥,姑姑等家庭支援网络,平时服务对象会和堂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他一起玩。休息时也经常去姑姑家作客和姑姑聊天。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简称CBT疗法)是处理大多数情感和行为问题的首选方法。认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感。通过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可以减轻那些消极观念。社工通过CBT理论分析服务对象在生活和工作情境中,所产生某种想法、感受及行为,挖掘不良情绪是由于不切实际的认知造成,通过改变服务对象的思考和行为方式,纠正不良的行为和减轻消极的感受。
[if !supportLists](2)[endif]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社会生态理论把人成长生存的社会环境(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人的生存系统)对于分析和理解人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之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行为的重大影响。社工运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联合服务对象父母,工作环境,朋辈关系及其个人自我评价来影响服务对象,通过调节和利用微系统之间的连接,影响服务对象思维模式,树立正确成才观和价值观。
(二)问题分析及需求评估
1.认识行为存在偏差
服务对象因为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自辍学后,常与社会不良青少年一起玩,家人亦不理解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过分担心自己的未来并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就容易自暴自弃。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想信念,正确地看待自己价值。
2.家庭关系修复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鲜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往往是批评,这导致服务对象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最终产生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另外一方面父母花大量的精力在年幼的弟弟妹妹身上,让服务对象感觉得不到爱及受不到重视,要感觉父母过分地溺爱弟弟妹妹,从而与父母产生更深层的隔膜。社工在跟进过程利用萨提亚家庭的沟通模式来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地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使其能够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缺少家庭成员的支持,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地下降,对工作和生活都没有足够的信心,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的心态。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发掘其优势,并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社工寻找服务对象周围的支持系统,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树立其自信心,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4.法律法规知识薄弱。服务对象在校期间没有接受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法律意识较为薄弱,在面对一些法律上的危机时无法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处理,如无法清楚认识“朋友义气”,于是答应朋友的邀请参与聚众斗殴事件,触犯法律。
(三)服务资源分析
1.外部资源
因为服务对象的父母工作生活都在B市,而服务对象跟随堂哥一家人一起去C市打工,所以堂哥作为服务对象的非正式社会资源,在生活工作中对服务对象特别关注,是促进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社会支持。另外服务对象最亲近的姑姑一家人也是在C市上班,对服务对象的改变也起了重要的社会支持。
2.内部资源
服务对象有较长时间的社会经历,个人状态会比较成熟,当案件发生后,有意识避免再次参加违法事件,对自身的行为会有所控制,特意去C市打工主要原因要远离原先不良辈朋关系。同时,服务对象积极配合附条件不起诉期间的考察工作,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服务计划
(一)长期服务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理想信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促进自我价值完整发展。
(二)短期服务目标
1.协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成才观”和 理想信念,一方面明白学历不代表能力,行行出状元;另一方面正确看待平时工作中的遇到困难,消除过度不安、焦虑情绪;
2.增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能力,消除家庭沟通障碍,从家庭获取更多支持;
3.增强服务对象自信心,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扩大交际圈,提升自我价值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生活,为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4.协助服务对象提升法律意识,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完成考察期要求,顺利度过考察期。
(三)服务策略
结合服务对象以上的问题和需求,整体的服务策略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行为认知理论相结,具体策略如下:
1.和服务对象探讨现状,运用倾诉、积极关注、尊重接纳等技巧建立起专业关系;
2.学习行为认知疗法,改变不合理的信念。社工和服务对象一起学习认知行为治疗法的ABC理论(如以下图表),让服务对象明白不合理的信念对人的影响,并从自己的生活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并讨论如何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ABC理论图13.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资料,与服务对象讨论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教服务对象运用萨提亚模式沟通增强沟通交流能力,让其明白在这个家庭环境中照顾自己,同时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是至关重要,促进沟通障碍的消除;
4.协助服务对象认识自我和现状。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析其现状,为自己确立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5.鼓励和赞赏服务对象。社工要给予服务对象鼓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四、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
目标:同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服务对象学习、工作和家庭方面的资料。
主要内容: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了解基本资料,建立档案。为了获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和接纳,社工从服务对象的手臂的文身着手,谈起文身的前因后果,并运用同感、尊重和接纳等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谈话中进一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如对人际关系、工作和家庭情况等几个方面。此外还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通过第一阶段的会谈,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并和社工一起探讨制定了服务目标,并很高兴答应社工约定的下次见面的时间。
(二)第二阶段
目标:消除不合理的信念,树立理性信念,一方面减少来自工作人际关系的焦虑;另一方面增强家庭沟通,获取家庭支持。
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回顾与同事相处的模式,分享当店长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家庭成员的反应。服务对象叙说从B市工作到C市工作的调换及从服务员到店长,从店长到连锁店的经理的经历及生活中家庭的压力,情绪有点起伏,社工运用同感表达对其感受的理解,同时给予其发泄的机会,使其情绪得以疏导。此外社工带领共同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ABC理论方法进行情绪治疗,寻找服务对象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并提出消除不合理的信念的办法。
社工和服务对象分享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增强家庭沟通,从而从家庭系统中获取更多的支持。通过第二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在看待与父母关系及同事关系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并主动地要求改正,树立理想的信念。再通过线上亲子课堂,传授父母如何应用尊重关爱的沟通技巧和处理好亲子关系。会谈后服务对象回家主动地和父母沟通,告知自己真实的想法,使得父母认识自己的无形中的偏爱对服务对象的不良影响,以及他更也需要父母的疼爱和关心,不想父母过度的关注弟弟妹妹。
(三)第三阶段
目标: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自我和现状,订立适当的计划和目标;探讨合理规划工资。
主要内容:社工和案工共同回顾工作中遇到困难,以及案工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同时社工带领服务对象反思工作中困惑产生的原因,并由服务对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社工针对服务对象与同事相处的状况也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然后社工和服务对象讨论了服务对象的目标和现状,并看清楚两者之间的距离,让服务对象思考如何缩小差距,达到目标(回老家开一家自己的餐馆)。通过第三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掌握的应对工作压力的一些方法。通过采用社工分享规划花钱的小技巧,让服务对象明白养成积蓄的重要性,以及为目标准备一定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四)第四阶段
目标: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和鼓励,协助其树立自信心和社会价值感。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针对之前面谈时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改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工对此及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的优点,并重新树立自信心。并且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志愿服务队,提升服务对象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可,提高自信心。通过第四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工作上亦取得进步。同时也增强服务对象助人自助的意识,在福清水灾后,服务对象特地从泉州回到福清,积极主动加入灾后消毒志愿队工作,这一点让我们社工感到很高兴。
(五)第五阶段
目标:增强法律意识,学法,知法,用法。
主要内容:服务对象之所以用犯法,主要是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小课堂,线上的法律宣传教育片以及检察官法律知识课的相关活动,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氛围。通过第五阶段的会谈,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提高,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懂得敬重法律,知法守法,明白要把法律作为the sword of Damocles(中文悬顶之剑),才能换取自由平等。
(六)第六阶段
目标: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认知,增强其自信心;做好结案的准备,处理服务对象离别情绪;
主要内容:社工和服务对象共同回顾了辅导的整个过程,并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状况给予鼓励和赞赏,并鼓励其一直坚持下去并做得更好。同时社工和服务对象探讨结案事宜,因为服务对象状况已经改善并且稳定,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将会结束辅导过程,但后续仍可以保持联系。通过第六阶段的会谈,社工发现服务对象的自信心逐渐地增强,性格也变得开朗,人际关系和家庭沟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现状比较稳定。
五、过程评估
(一)服务对象方面
在服务的开始阶段,服务对象的情绪很低落,性格比较内向,而周围的系统不仅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反而在责怪他,使得他的自信心在逐渐地降低,一味地压抑自己。后来通过社工的跟进,服务对象逐渐放开自己的心门,和社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地去思考如何去改变现状.在跟进的过程中,服务对象感谢社工一路的陪伴和鼓励,让他度过这一段艰辛的日子。服务对象现在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目标,并表示会积极地努力,克服困难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二)社会工作者方面
在个案的工作过程中,社工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积极倾听、同感、尊重和接纳,和服务对象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一起制定改变的目标。
六、结案
(一)结案原因
服务对象的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期已到期,社工和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完成,所以经过与服务对象和督导商讨后,社工决定结案。
(二)服务对象现状
在新环境下,服务对象在某市餐馆担任店长的职责,取得了老板和同事的信任,沟通交流能力增强,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所管理的餐馆在相同的品牌店中,是业绩最佳。在与家人的关系沟通交流增多,并表示自己现在长大,能够理解父母亲的辛苦,明白父母也是疼爱自己,弟弟妹妹没有抢走父母的爱。
(三)目标达成情况
工作的压力引起的焦虑情况得以缓解,并为自己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方法和业绩目标,纠正非理想信念,正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新环境下,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并得到很好的改善。综上所述,该服务对象的服务目标已基本达成。
(四)反思与结论
1、服务对象
增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社会能力,达到自助的目标。
服务对象要提高自助能力的同时,培养助人的精神,不仅能自助不会助力,
从求助人到自助人,最后助人者,如化蛹成蝶,脱胎换骨的大转化。
2.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不仅要灵活地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并能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从而在个案的跟进中能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还要运用个案工作技巧,包括交流技巧、解决问题技巧、改变行为技巧和倾听、引导、反馈、总结、打断等沟通技巧,最后让服务对象坚信社工将会和其一路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