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385225/ae53acc55f7e55e9.jpeg)
小时候很懵懂,但总会在一个问题上面纠结: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别人看到的自己呢?有什么办法能够通过自己眼睛的视角来看到自己呢?
不去执着于后,也就明白这无异于抬杠。
等到年龄大一点,对自我的概念更加透彻点。明白对自我的认识也包括自我内心的认知。
长长地铁上耳机旋律自我思考是认知
好友一起谈及观点后的这是认知
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能经历的更是认知
从大学实习开始,长长的地铁一度是我累积文字的天堂。不论在踏进进地铁站之前是黄昏,还是傍晚的夜色,在经过响动、明亮、有些摇晃而拥挤的时光隧道后,走出终点站,夜色变暗或是更加深沉,当大步流星把那个地下入口甩在身后时,夜沉默不说话,报站语音从身后跟了出来,字正腔圆,参杂着麻木和漠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8385225/51d2c96931be5567.jpeg)
2017年钟爱的音乐人李健把《十点半的地铁》唱到了心里。而这首歌也并非是曲作者刘锦泽的神来之笔。经历过打拼和繁忙的人,终于赶上了十点半的末班车。幸运和疲惫中却能透出一丝温情。疲惫的身躯往往嵌着放空的灵魂。
放空,我觉得应该是在弥留之际,我没有真正感受过弥留之际,但听老辈人说,年龄大了,容易糊涂,等到快走的时候,人就会像放电影一般,到那时也许什么都能想起来,小时候失落的玩具,搬走的邻居,改过的试卷,留过的字条,挂考的科目,伤心的恋情,辛劳的父母,可爱的侄子……
即使我们生的伟大,过的挣扎,走的平庸。可回忆深远细小,内心感慨这一辈子如何如何的时候,却是一世风尘后的纯洁留恋。过往已经淡然,终究抵不过个中滋味。
但所有的回想,只能戛然而止。弥留放空的毕竟不是我,即使是我死去,放空的灵魂承载着年轻的向往,也足以让灵魂坠落,回归本体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