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表达之一百零一:“文白夹杂”需谨慎

表达之一百零一:“文白夹杂”需谨慎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4-10-13 20:09 被阅读0次

    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

    文白夹杂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既有文言文的规范,又有现代白话文的实用性。文白夹杂的特点在于使用了一些现代语言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气,但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文言词、文言语法、诗歌体、典故引用等。这种语言特色既能使语言更富有生动性和丰富性,又能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读,不是为了说,更不是为了写,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中来自古代汉语的语素等,更好的区分现代汉语成分和古代汉语成分,以便纯洁现代汉语。目标是现代汉语,而不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存。”

    这种语言特色常见于口头交流和一些文学作品中,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则体现在对话、描写和叙述中。如《红楼梦》中的“虽走了形,却不失准”,《围城》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语言表达既富有文学性,又富有口语化特色。

    写作误区

    有一些人把写些文白夹杂的语言看成是一种时髦,是一种高品位的追求;或是认为用些文言词可以让文章更加简洁更加富有文学气息,从而写出了许多文白夹杂的作品。对此,王力先生批判:“恰像头戴古代的冠冕而身穿现代的长衫”。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有的掉书袋,故作高深,卖弄才学;有的颠词倒句,语言含沙,读来咯牙。这就是结合得不好的文白夹杂,就是不好的文风。因为这种语言不流畅、不自然,确实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说到底,还是写作者的修养的原因,写作者的知识、文学的素养到了这一步,熏陶浸染所致,自然就会这样表达,也理解别人的这种表达;而没有了这种修养,却故意拾人牙慧,模仿造作,读来自然觉得别扭。

    对于能不能使用文言文,或者半文半白的语言写作,这些是写作者都会探讨的问题。文言词句言简意赅的表述,特立独行的语言表达,似乎吸引着写作者跃跃欲试。但每每尝试下来,胜利者寥寥,失败者居多,因为有些写作者用文言语词写文章,或字数拼凑不够,或表述出现病句,文言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倒是写作中最基本的纰漏都没办法避免,实在是得不偿失。

    【“文白夹杂需谨慎

    文字精炼、干净,是现代大多数写字人的追求。记得小学上语文课,老师讲得最多的就是“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张岱的《张东谷好酒》,有个一段探讨行文节奏,揭示了这个道理。

    张东谷语:“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吃,不知会吃不会吃。”张岱以为:“二语颇韵,有晋人风味。”后来这句话载入《舌华录》,变成“张氏兄弟赋性奇哉!肉不论美恶,只是吃;酒不论美恶,只是不吃。”张岱的评价是:“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一个浅近而有韵,一个古奥而板实。是白话好,还是文言好?这其实跳脱了长与短,文与白的概念。

    “挦扯古文”不妙,“言之不文”也不高明。关于文字文体的争论,相比古人,今人未免局限于文字文体本身。这实在不是个问题。什么是好文字?用孔子论文的话说:辞达而已。

    适应古典文雅的修辞需要:文言文在表达上更为典雅,适合某些文学作品的修辞需求,通过混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可以培养写作者的创新能力。

    消除那些完全脱离当今社会口语、没有生命力的、会给阅读产生障碍的文言词、方言词等,正确使用今天通用的、标准的普通话,使书面语言不至于有脱离口语的危险。我们并不是要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保持绝对的一致,更不是要限制书面语表达的个人风格特色。书面语是以口语为基础进行加工提炼而成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加工提炼方法,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写作丝毫不会影响书面语的表现力。

    解决文白夹杂的问题,要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建议书面语言尽量与口语一致,具有生命力。总的来说,文白夹杂的语言特色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现象,它既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又保留语言的规范性和美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表达之一百零一:“文白夹杂”需谨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mw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