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这本书纯属偶然,在制作年度书单时考虑今年读书要注意膳食平衡,以为这是如《钟鼓楼》一般是小说,以为“人生有信”之“信”是“相信”之“信”,“信任”之“信”。书到手方才知道这是一部散文集,“信”亦是“书信”之信。
作者写这部书的大概缘起一堆故纸的失而复得,而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关于故纸故人的追忆都会带着一定的温度温馨或温暖的,更何况是一位大作家呢?
书里出现的名人着实也有一长串,茅盾、吴组缃、陈荒煤、王蒙、宗璞、马烽、孙犁……于普通人而言,多数都是活在教科书里的偶像级的人物。而其中的过往,多和写作有关,给以作者“私享的勉励”的冰心,教会了刘心武“坚决捍卫自我尊严该是多么重要”;素昧平生的文坛前辈蒋孔阳,敢于推荐刘心武的“调子低沉”的作品《立体交叉桥》,赞扬他的小说写出了“一张五味俱全的网”;和刘心武一样有着“被抛出主体结构之外,陷于无话语空间的可能”危险境地的谢冕,在身处同一困境时候能够相濡以沫,互相激励,互相声援,最后却不得不“相忘于江湖”……当然,其中也有对普通人的礼赞,如《好一趟六合拳》,回忆了自己当《人民文学》主编时的司机佟玉坤,不仅仅是他曾因刘心武而拒绝给新主编开车,而是其身上的“义气”早成“社会绝响”了;也有写自己因续写《红楼梦》与某些红学大师之间龃龉的,以及在《百家讲坛》播出“秦说”的种种奇遇的。
通览全篇,这本书无非借着“信”来叙事,借着事来论人。所言也不外乎“人事与人世”“人心与人性”之类的,我以为,文学就是人学。因而“人”的话题,是核心话题和永恒的话题。文集有篇《陋于识人心》,讲的是“人心”,作者因宗璞信里提到的“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得到创作时要“知人心,写人心”的秘奥。兴许,这是《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因之一吧。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篇末又提到“人性真的太深奥。以我个人的生命经验,遭遇人性善的几率,是大大低于人心恶的……”可能是作者对那个特殊的年代经受的切肤之痛的一种宣泄吧。实际上,作者选取的这些信件的背后,更多的是一颗颗散发着人性光辉的包容之心,惜才之心,以及良善之心。
掩卷沉思,不由得想起以前读过的胡兰成的《今生今世》,作者身处乱世,人生跌宕起伏,经受颠沛流离,笔下却充斥着悠悠的“欢喜”,对世景世人,怀揣的总是一个“信”字。我觉着,“信”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态度。
当然,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些思想原则,如骊珠一般深藏那些短篇之中,却是值得文学爱好者一探的,不妨自己去探寻吧!
读书札记2:人生长有信,此心自悠然——读刘心武《人生有信》 读书札记2:人生长有信,此心自悠然——读刘心武《人生有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