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势的养成,从2017年至今,为200+客户提供一对一教练服务,经常会收到大家提出的疑问——“我想找到自己的优势,再找到与优势匹配的工作或以优势作为职业规划的依据”。对此,今天与大家分享,我们通常意义上对“优势”的理解与盖洛普优势识别器中“优势(天赋才干)”的差别。
根据教练辅导中大家的对“优势”的理解,我梳理出“优势冰山模型”,以此阐述优势的三个层次,并能更直观的体现“由表及里”的优势成长。
首先看“优势冰山模型”的第一层的是硬技能(知识和技能),第二层是软实力(综合素质),第三层是模式(天赋才干)。
在人们刚进入职场的初期,我们是通过硬技能(知识技能——例如,学历、专业、资格证等)获得工作机会的,那时候更高的学历、对口的专业、考取的资格证和实习经历就是我们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而在职场发展的中后期,在硬技能的基础上往往靠是软实力(综合素质——例如,沟通协作、精力管理、资源整合等)获得发展的机会,或是操更大的盘、攻克业务难题,又或者是带领团队。
在经历以上两个阶段后,人们通常会获得一定的发展,要么是在硬技能上精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要么是软实力加持硬技能成为了管理者。
这两个阶段都是大家能快速理解和感知的,一方面是硬技能——通过交付的工作成果和行为是最易于观察;另一方面是软实力——在人与人互动过程中是能明显感知的。而在最底层的模式(天赋才干),它潜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中,是内在的心念模式、行为惯性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如果说,硬技能是通过一项工作就能看出来;软实力是通过一次合作来感知;那么模式(天赋才干)则需要把时间线拉得更长,通过一个长周期(以年或若干个周期)对自己模式(心念模式、行为惯性)的觉察和总结,才能有所得(优势识别器2.0的测评在“模式”的发掘上则能给予有力的支持)。往往模式对人们的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人找到了、突破了,就能走向新的台阶,反之如果模式没被找到,而此时个体已经自我感觉“卡壳”,则可能陷入无限的死循环中。当然,有些人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才会进入“卡壳期”,又或者说一个“卡壳期”结束,便会迎来下一个“卡壳期”。而这就是常态,或者说这就是成长必经之路。
回归到文章开篇,前来咨询的伙伴经常会问的问题——“我想找到自己的优势,再找到与优势匹配的工作或以优势作为职业规划的依据”。所以,同样的命题,解法则因人而异。首先,判断自己所处的阶段;其次,觉察卡壳的事件和背后的模式;最后是再从“优势冰山模型”和外部环境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今天与大家分享了“优势冰山模型”,支持我们打造自己个人优势的底层逻辑,下一篇再与大家分享优势养成的具体的阶段和流程。正如一家企业的技术壁垒不是一天建筑成的,我们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所以慢慢来,比较快!只有你对自己有所觉察了,就是改变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