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我感兴趣的几个点
1、读文献的目的是什么?
1)在学生时代,读论文的主要的目的是对一两个我的研究方向了如指掌,包括了对最重要的论文反复研读,了解其中每一句话在说什么,并且能够重复他们的实验。
2)在工作之后,目的是对 5-10 个我比较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解他们的最新的进展,这样子我能够去思考我们团队接下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技术讨论的时候,我能给大家指出这是一篇相关的论文,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2、怎么读一篇文献?(3遍阅读法)
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
论文一般由以下七部分组成:1. 标题,2. 作者,3. 摘要,4. 介绍(亦称“引言”),5. 相关工作及本文方法,6. 实验,7.结论。
(1)第一遍读论文
主要阅读标题、摘要和结论。
读完这三个部分,就大概知道这篇论文主要在讲什么东西,对自己是不是有用,然后跳到实验部分,看一些关键的图和表格。
(2)第二遍读论文
对整篇文章过一遍,知道每一部分在做什么事情,这期间不需要太在意一些细节(比如公式或者证明过程等)。主要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图和表格,需要知道每一个字在做什么事情。
比如,方法部分中,整个流程图在做什么,作者提出的算法的图长什么样子,实验部分中,每张图的x轴表示什么意思,y轴中的每个点代表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提出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是怎么对比的,这些方法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这时候你可能还没有特别搞清楚作者在做什么,这个不要紧,可以标记一下留到之后再读。
这一遍中需要圈出一些重要的文献:
A. 某个问题是谁之前提出来的;
B. 论文的作者是在谁的方法上进行改进的。
(3)第三遍读论文
读第三遍之前首先思考一下是否还有继续往下读的必要,如果有,就读第三遍。
这一遍需要知道每一句话在做什么,每段话在说什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可以不断去重复实现这篇文章。比如:
A. 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如果换做你,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B. 作者是怎么做实验的,如果换做你,你会怎么做实验,能不能比他做的更好;
C. 作者说这篇文章有些地方没有继续做下去,留到之后的工作了,然后你可以想,如果你来做,是不是可以做下去,往前走呢。
这一遍最关键的是要知道每一句话作者在做些什么,而且能够从大脑中脑补一下作者的整个过程是什么样子,使得好像是你自己再做一遍一样。
看完这遍之后,你大概就对整个论文的细节都比较了解了,然后合上文章,大概也能回忆出很多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