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寒絮语

小寒絮语

作者: 惠风和畅806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22:07 被阅读19次

    经历了几天的凌厉冬风,广场上的凤凰树叶落下了很多。这一场降温从18年的12月29号一直持续到19年1月3号,一下子把红河人从夏天拉到了冬天,气温一度跌到4°。2号下午在办公室备课,稀薄的阳光从窗户射进来,并不暖和,寒意从脚尖侵上来,仿佛没有穿鞋踩在寒风中一般,我贪婪地迷恋着阳光,教室里靠窗户能晒到阳光的座位忽然抢手起来。学校门口经常有一群老人边烤火,边打扑克。真应了那句俗语“人亲,不如火亲。”

    广场上的紫薇和凤凰树 再冷的天也挡不住想吃的心(李光摄)

    算起来从冬至到小寒,晴好的天气7天,下雨的4天,早上阴,下午晴的4天。这样的天气虽然有点冷,却也有赠品。云销雨霁,一碧如洗,天空比蓝丝绒还要深邃,这样的底色搭配什么景都好看;池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景色,也让人心旌摇荡;上晚自习前,满天晚霞配着山茅草的倒影,有着说不出的写意,连夜跑的人也停下脚步,欣赏美景;雨后云气绕山间,缥缈如梦,如诗如画,尽管坐落山顶的小城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风光,但我依然固执的认为这个时节的云海最好。天生乐观,天气给我什么,就接受什么,一样也不愿辜负!我还曾把把苏轼《点绛唇.杭州》的句子改编成“闲倚阑干,深山沟壑里云一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蓝蓝的天(刘慧玉老师摄) 云海(李景优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图一马永林摄,图二刘慧玉摄)

    又到了起床、洗澡、洗衣服都要毅力的时候。晚上娃睡着了,我披衣起床备课,寒意阵阵,想起刚来红河那年,我只上一个班的课,课少,不上课时,就躲在被窝里写日记,读书,追剧。有一天晚上天特冷,寒风呼呼的吹,秋和我想吃小花园的烤猪脚了。我抱着新买的大尾熊拉着秋去烤了一只猪脚,猪皮烤得滋滋冒油,脆香而有韧劲儿,大快朵颐的感觉真好!后来搬了家,寒冬腊月上完晚自习回宿舍,秋会帮我把热水袋灌满,放在被窝里,打开门暖暖的真幸福!

    霞光中的傍晚 阳光下开得依旧灿烂的三角梅

    在我老家西昌,这个时节有时会下雪。天冷起来,小孩子们最喜欢烤火了,攒了一年的各种枝桠,树疙瘩,树根都拿来烤火。火堆里面会埋着土豆,小孩们没有耐心,常等不得烧熟就要扒拉出来,用手按按有没有熟,最心急的小朋友看见烧黑了一块也不管熟没熟,先咬一口,再扔回火堆里继续烧,吃到最后嘴黑,手黑,脸黑,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那种带着火烟味的土豆是多高级的烤箱也烤不出的味道,那种边烧边吃的开心也是长大后怎么也找不回的。我一直认为味觉记忆才是所有记忆中最深刻,最顽固的,年岁可以增长,地域可以变迁,舌头还可以不停地尝新的味道,但是年少时就尝惯了的味道,却像一根神经一样牵动着味蕾。

    明火一过,火盆里只剩火炭,老爸会拿出从铁路上捡的焦炭(火车运焦炭到攀钢,装得太满,会掉落很多到铁路上)放上去,焦炭特别熬火,一小捧就能燃几个小时。这时老妈会把新晒的红薯干放在火盆旁边,一会儿红薯干就烤出了泡,原本硬硬的红薯干就变软了,嚼起来又香又甜,又很韧,也许这就是辛苦劳作后的甘甜。这个季节很幸福田地里的庄稼都收回来了,父母陪伴我们的时间也会多些。火塘边烤的东西也很多,香肠、腊肉、毛豆腐、花生……边烤火边聊天,一家人经常聊到深夜才起身睡去。

    中国人还讲究“不节不食”,我妈有一句口头禅“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每到小寒时节,她总是隔三差五就熬上一大锅给我们吃。今早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用一大棵萝卜熬一锅排骨汤。经过霜冻的蔬菜都比夏天要好吃,更容易煮熟,菜味也更浓。

    说到时节,又到了吃草莓、枇杷、青枣、甘蔗的时节。朋友知道我天天上课,口干舌燥,特意送来枇杷让我润肺生津。

    冬天也有很多水果吃

    现在城市和天气的关系已经不大,只有农人们才数着节气,看着天气,考虑着要种什么,要干什么。我们小时候的乐趣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不以为乐趣了。但轻捻着时光,生命仿佛被拉长了。窗外草木渐渐枯黄,四季渐渐渗透,渐渐转换,年也即将到来,我们的日子也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地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寒絮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qx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