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按农历传统,尚未到年末总结的时候,就聒噪点展望之类的小简单吧。
18年的资本市场,房股债期四大市场(是指普通人能接触并参与的市场,因此衍生品不讨论)。房市,已没有大众机会,只有小众和结构性机会了。房市在18年乃至未来面临两个基础性的市场环境,一是自持型租赁性市场的发展和计划型配置的再度兴起严重挤占了纯市场型商品房的市场空间。二是二手房相关关联利益因素逐渐弱化将导致以往对新房的价格升水会逐步磨平,商品房回归一般商品属性。展望18年,有几个特点需关注,一是笋盘几近绝迹,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二是炒房散户将被淘汰,炒房的集团化机构化成为主流,起手点起码一个单元,知名盘的售楼处基本可被取代。三是愈发回归居住品质,房子本身的商品质量比重在加大。四是杠杆率的不断压缩和中心城市房票稀缺,导致无论是地产开发或房产投资,都不会是一门单位收益率高的行业,很多游资热钱恐怕会离开。整个地产界的流动性将变慢。五是老破小将被扫出房产交易的历史舞台,兴起的将是三居以上大户型。
(这里要插一段,我个人认为,不考虑产权问题,单从房子的居住属性与社会属性来说,中国房子的设计、功能及发展模式上大概率会往美式发展,而不是往日式或欧式发展,这两种模式最大差别在于,日欧式的房子,只承担最基本的吃住功能,家庭生活的其他功能和需求,实际上是由房子外面的开放社会来承担的。而中美式的房子,房子本身承担了家庭生活的绝大部分功能,其余功能,美国是由社区承担,中国是由小区承担,开放社会的其他功用,其实与家庭生活关系不大了。)
股市,各路神仙在展望18年的股市,无论保守或者激进,不约而同的结论是:只有(会有)结构性的机会。实际上,在将近一半流动性被人为控制下,市场是被缩减的。有限的资金去追逐更加有限的标的,只会两极分化更严重。港股A股化和A股港股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所谓结构性机会实际上就是基金经理们赌板块的交替接力。
永远不要以美国股市的发展来对标A股的进程,A股只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手段/工具之一,而美股是美国商业社会立市之基,性质不一样,结果必然不一致。更何况17年道指的上涨,也是由若干家明星公司带来的,大量中小公司的下跌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上涨的理由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新产品、新业务。但你能告诉我17年的茅台和16年的茅台有啥区别?17年喝茅台的人数和16年有啥变化?17年喝茅台的人的酒量和16年相比有无增长?所以说,如果把A股看作是一只股票,那么现在只有估值修复的机会。如何搞?18年只有一招,买指数,再专业一点的就买板块指数。普通人选股很难,即使基本面研究的再透彻,给多少倍估值还得去猜市场情绪,不如买指数,无非是沪深300这种整体性蓝筹机会还是板块轮动带来的具体行业指数的结构性机会,而且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业就那么几个,十九大报告里写的清清楚楚。18年基金公司要吃饭要讲政治,那些行业一个也跑不了。至于市场整体性跌的可能,我认为基本没有。主要是主力筹码基本被锁定,国家队操盘水平越来越高,市场计划性越来越强,跌是不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的。
债市,这个小可懂的不多,普通人参与机会也有限。只说三点,一是新的一年资金面是趋紧的,央行是必然加息的,国债收益率的攀升会让你误以为买到了企业债。二是企业债慎投,现在的企业债都被P2P和某宝们给玩坏了。投企业债一定要有真实债权!不过即使是投央企企业债,在业务创新和混改的大背景下,债券风险是提高的,可能已不太适合再作为对冲其他风险资产的平衡端持有。三是随着国债期货对外资开放和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国内债市,外资实力会对债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尚待观察。
最后是期货市场,其实主要是想说这个,前面都是序幕。我个人认为,期市是2018年最大也是最好的机会所在。大家都误以为期货是个比股票更专业复杂的市场,其实不然,期市的门槛和限制都要少于股市(无庄、品种少、更符合经济规律),唯一的大杀器是杠杆,破解之道也很简单,期货股票化(不用杠杆)。期市新年的机遇在于,国家要在新的一年里强推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并逐年加强的举动。在其中,一些老牌的品种如铜、油、粮食等,定价权的易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咱们暂且不论,但我们会不断的推出一些新品种、小品类的商品期货,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定价权机制并侵蚀海外相关品类定价权。并根据自己的定价能力建立供需两段皆能掌控的生产—贸易体系。螺纹钢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我要说的是,在这个推新品种的过程中,由于期交所对新产品特性的把握不全和对现货传统市场的调研不深,会导致交割标准理论设计跟现货实践出现脱节,从而会在市场上出现巨大的制度套利机会。
就拿最近上市的苹果期货为例说明,第一,虽然苹果是作为全球首个鲜果期货上市,政治意味浓厚,但我个人认为苹果不太适合作为期货产品。因为标准和市场太难统一了。苹果这类鲜果跟粮食类农产品相比,作为一般消费品,其品相比品质更重要,而作为工业消费品,其品相与品质又都不重要,这就带来交割标准制定上的混乱,按现在郑交所的规则,无论是一二级混合交割还是分类交割,都难以确定针对的是哪个市场,那么价格就无法指导现货生产。再者,苹果种植现在依然脱不了“看天吃饭”的特点,即同一棵树同一片地,年份不同,品质是不同的,现行的交割标准主要是看品相,但现货贸易中,是有口感这一评定标准的。因此,期货是否能真实反应现货价格,尚待探讨。
第二,苹果期货存在浓厚的投机性质。一是存在巨大的逼空机会,即可按标准入仓交割的货源太好控制了。在苹果现货贸易中,标准评定其实是非常苛刻的,真正能认定为一、二级果品的货少之又少。同时,种植生产者和贸易商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有动力有能力参与期货交易的将主要是贸易商群体,现货标准也由其制定,那么与其收来放冷库然后套保等价格下跌,还不如直接炒高现货价格,既可以期市上逼空,又可以赚现货的钱(时令鲜果在消费市场上永远都是短缺商品)。二是存在跨期套利的漏洞。当前市场对5月合约与10月合约的差价是有认知误区的,以为只差了个冷库储藏费用。实际上现货市场中,陈果与鲜果的差异之大简直就是两种水果,这不是冷库能锁住水分和保持品相那么简单。那么交割标准如何区别陈果与鲜果比例以及现货市场上的价差如何与期货市场上的价差相互反映与影响,这类问题不解决,就会有很多人为制造的投机性套利机会。当年红小豆期货的教训不得不回顾深思。
一不小心写成跨年文章了,不知道怎样收尾,只好祝大伙儿新年投资顺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