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枢纽》读后感

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枢纽》读后感

作者: 志伟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04-21 17:26 被阅读324次

    2018年年初,罗辑思维推出了施展的巨作《枢纽》,发布第一批,就迫不及待的定上了。

    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枢纽》读后感

    从小到大就对历史不感兴趣,或许是受了周围对历史有兴趣的战友影响?也或许是因为吴秀波演的 “司马懿” ?更有甚者可能是受了罗胖的影响,动辄谈史论今的 “卖弄” 学问?总之,现在对历史很有兴趣,而且知道一些历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施展的《枢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历史进行联系分析,其中的不少观点让我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确定是否有其他大家曾提过类似的观点与理论,毕竟我也才刚开始尝试读历史。

    推荐大家对本书观点有兴趣的可以直接订阅得到的 “中国史纲” 专栏,听作者本人亲述他的观点吧,毕竟口说的比书面的亲切好懂多了。本书内容实在多而厚,整整 697 页,光是作者的参考文献目录便多达 33 页 。不过读史的目的,不正是为了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吗?

    这本书适合对历史已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这样阅读的时候可以更批判性的去吸收、整合、对比已知的史观。


    下面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作者的观点。

    空间维度

    空间维度上不只关注于中原这一条主线,而是将周围的 “草原、过渡地带(边疆地区)、西域、雪域、西南、海洋” 等空间也都考虑在内。

    通过对这七个地理区域的全角度分析,会发现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单一均质空间里的运动,而是个多元复合体系的演化,内部同时包含着多种生态-文化-经济区域,彼此间有着深刻的共生与互构关系。

    可以说,在古代世界,中国是东亚大陆的主导者,其中的草原-中原关系,是秩序的生成线;而中原-海洋关系,则是秩序的传播线;

    在近现代,中国是世界秩序的参与者,海洋-中原关系,是秩序的生成线(现代经济、技术与法权-价值观念从海上到来,改造了大陆帝国);中原-草原关系,反而成了秩序的传播线;

    而就今天的中国而言,正以其超级体量(人口红利),重新定义其所加入的世界秩序。

    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上,作者认为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呈现为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层阶。

    所谓小循环,是指在 “普遍的理想-特殊的现实-普遍的现实” 过程中的每一次自我超越,主要涉及国体及治理方案的调整。

    所谓大循环,由于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导致担纲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进而突破上一轮的三段小循环所构成的一阶大循环,进入更高一阶的层次,开启新一轮的三段小循环。

    而每一轮大循环都大致地对应着一种社会结构,特定社会结构下的三段小循环是不可逆的。


    据此,中国历史大致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

    第一轮

    封建社会:周代(获得完善)-- 秦政;

    技术进展:铁器与牛耕的使用,竹简的应用;

    精神进入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开展,百家争鸣;

    第二轮

    豪族社会:汉武帝 -- 唐末;

    技术进展:水稻复种技术的发展,印刷术的应用;

    精神进入又一次的自我反思,追求对于多种普遍主义精神要素的超越;

    第三轮

    古代平民社会:北宋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技术进展:西方现代经济与知识的进入;

    依凭传统资源已走到极致的普遍精神,在次时代末期到来的外来精神要素冲击下,自我完结,开始其对更大融合的追求;

    进行中的第四轮

    现代平民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浮现 -- 迄今仍未完成;

    进行中的第四轮,因其未完成,所以面向未来是开放的,有着多种可能性。

    施展迈出的第一步,是零到一的创造。

    如此之大手笔,大气象,大格局,为当今中国学界所罕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过去看见未来,从世界发现中国——《枢纽》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tz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