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参加中考确实必须主动自愿,但教育主管部门是否也体谅一下一教育工作者的无奈?如果没有奇葩的评比考核规定,谁愿意和学生过不去?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孩子也是学生,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岂会不知道?既然知道了,为什么还做这些和学生过不去的时期?考核,考核!虽然表面上说实行素质教育,不单纯的看学生的考试分数了,但看当今天下中小学,哪一所学校不是将学生的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即使是最偏僻的乡镇,最偏僻村里,教师们比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家长们问的还是考试成绩,教师间比的也还是学生考试成绩。道德,未来发展,都可以忽略不计。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文化成绩上有所发展。智力确实是有到底,接受能力确实是有强弱,未来发展也未必非得需要学文化这一条道。但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不这么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话是对的,但这教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成绩。再说一句不中听的话,真正文化学习吃力硬逼着学绝对是一种痛苦,对学生未来发展未必就是好事情。考试,应考生数、实考生数,流生算0分,转学不算,甚至有初一流生到了初二就不会再计算。所以班级学困生是早辍学早好,到了初三还不辍学唯有动员他们不参加中考报名——那就可以不算生数了。我们也许该骂教师的自私,但又有谁知道教师在大的教育背景下灵魂早已被扭曲,人格早已被践踏?最后声明,以免大家误解:我从不主动赶走学困生,从初一到初三班级还没有一位流生。但正因为如此,大家都感觉到吃亏了——如果学困生早点走,我们考试分数会更好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