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阅读《好好学习》这本书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40分钟的时间阅读了10页的自序,第一次有那么明显的感受,作者的自序也能给我那么多的疑问和思考,大概是因为他讲到的内容对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事物,第一次那么具体的去解释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底层逻辑是什么。通过读自序,可以更好的带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
书中提到芒格说: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疑问:到底是什么模型和框架呢?
“在我看来,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就是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在学习的DISC人际训练,正好对应了这3个目标:DISC研究的是人的行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和人之间的行为会不一样,人的行为有倾向性,研究发现,人的行为是可以调整和变化的;其次我学习DISC不就是为了解决和改善我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提高我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度,从而使我和他人之间处于更舒服的状态,达到共赢吗?最后,掌握了DISC之后再我们可以预测人的行为,进而提前干涉,影响结果。
说到这里想起来DISC正是一套模型呀!是这里说的模型吗?后面还要深入联系~
带着问题去阅读:
一年之隔,我已经忘记了书中“临界知识”的定义是什么?——在第一部分找答案。
“第二部分,对于临界知识而言,首先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对这句话很懵逼,试图去结合前面作者说到撰写文案的例子。
“撰写营销文案,本质是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撰写文案是为了吸引人来购买,有了信任感才会购买,所以得到信任是最根本的目的,这是底层思维。
于是作者找到了心理学书籍上关于信任和认同的内容——知识指导。
参照营销朋友写的文案,并分析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技能?
好像有点生搬硬套~~要更专注和深入看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用框架来安排临界知识。框架是什么的疑问又出现在脑海中~
我相信这些问题会带着我更好的去阅读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