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从小喝豆浆吃油条长大,就想当然的以为油条是北方独有的。后来看电视剧,讲民国时期的上海,主角一家人早上也是喝豆浆吃油条,我才知道南方也是有油条的,但仍然以为油条源自北方,是传到南方去的。
油条是一种“南北通吃”的小吃,究其起源还真的不在北方。
类似油条的食物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教程”。然而公认的对油条起源的记载来自《宋史》。南宋时,名将岳飞遭奸臣秦桧陷害,举国上下义愤填膺,唯有与秦桧同在京城的百姓敢怒不敢言。京城里有一家卖油炸点心的铺子,店主气愤难平致使脑洞大开,捏了一男一女两个小人背靠背粘在一起丢进油锅里炸,一边叫卖“油炸桧”。食客们不明所以,待看到捞出的小面人才明白,炸的正是秦桧夫妇。于是大家纷纷买来解气,“油炸桧”一时供不应求,店主为节省时间只好切两条面胚捏在一起,代替两个小人炸。
从此,这种小吃从一间铺子传到整个京城,由京城传到全国,又一代一代流传至今,成了现在每天早餐的油条。南宋的京城临安相当于现在的浙江杭州,所以油条实实在在是从南方传到北方来的。
喜欢油条,主要因为它酥松的口感。要把油条炸得蓬松是一项技术活。碱、盐水和面,反复揉叠发酵;醒好的面切条块,取两条上下叠放,需用筷子竖在中间压一下,力道不宜太重,不能让两条的边缘粘连,也不能太轻,否则下锅后会分开。最后双手捏住两头提起,让面团旋转拉长,放进油锅之后左右翻动,面团内部产生的气体使其不断膨胀,却又被限制在高温油炸变硬的外壳之内,就像在格子里吹气球一样,如此,就有了外酥脆内疏松的油条。不过,现在说起油条,很多人想到的会是饮食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油炸食品作为早餐而且经常食用,在这个食不以温饱为标准的年代里变得不再符合观念;某些摊贩为求油条蓬松,过量使用明矾导致铝超标,也让很许多人开始对这个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敬而远之。
油条恐怕想说:“怪我咯~”油炸食品不宜多吃,那就不要天天吃;油条不以膨大为美,正常量的明矾不会造成铝超标。其实油条还是那个油条,人做对了就好了。
附赠一则小故事,也是为报仇发明了一种食物。唐朝有个厨子叫李松波,弟弟被恶人组合“三豹”所害,李大厨伤心欲绝但无力报仇,于是推出了一道新菜“剥三豹皮”,用猪肉皮、海蜇皮、乌鸡皮做成,口感清脆味道好,吸引了不少“三豹”黑前来捧场,结果没过多久李大厨也被“三豹”派人杀害了,菜肴也被迫改名。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李大厨报仇未果,但留下了一道西安名菜“三皮丝”,大家吃的时候就当替李氏兄弟伸张正义吧。weixin:开饭喇Openrice北京
开心三餐饭,快乐每一天
http://www.openrice.com.cn/beijing
欢迎关注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