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脚丫子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段话的通俗的翻译是:
谨慎地对待长辈的丧礼,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民德自然归于淳厚。
看着眼前好不容易找到的墓碑群,去年描的红漆已结成块,既零落又相依,孤零零的隐藏于山中。
接到个任务,在父亲手上拿过红漆和尖口木棍,开始对墓碑进行描红。
墓碑上随着我的动作开始又出现鲜艳的字迹。
不一会,我的脚开始麻了,站起身环顾四周,望了几眼正在忙碌的长辈们,继续工作。
手中机械式的工作,不禁叹息长辈父母越发的年迈,年年杂木荆条割了又割,这山本不好走不知还能爬多少回。
红漆沾多了,仿佛一条条血泪从字间留下,竟也觉得嘴里有些苦涩。
旧时前辈由北往南迁徙,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也住进了高楼,却也不知道宗祠在哪里。
当聚人心的主心骨离去后,亲戚间的走动渐少渐无。扫墓总有请假的人,人数也次次不同。
再者青黄不接,这山又能爬多久?若不爬这山,只能去找被人圈起来出租的山。
中国人的信仰确又是祖宗崇拜,现在多少人还是是祖宗崇拜?又有多少的祖先成为脚下的土无人问津。
一想起这些且又看到这一句话,心中甚是难过。
以上剧情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慎终追远
《论语》是慎终追远,慎终都是谨慎从事的意思。
追远可指先祖,也可指古圣先贤。
原注解的意思我明白,出于避讳不细谈。看古籍经典是一种追远,向古圣先贤学习也是一种追忆。
2,民德归厚矣
孔子至今已有2-3千多年,大部分中国人骨子里血液里理应流淌着儒家思想,孝的观念也在每个人的心中。
既然有德为何还有归于淳厚?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释义:失去道的规律即显示出德的品质,失去德的品质而后章显出仁的可贵,失去仁的可贵而后显现义的诚信,失去义的诚信而后依靠礼的根本。
是否意味着回复于道呢?
老子《道德经》中提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我可否理解为敬畏祖先,敬畏自然,通过向古圣先贤学习礼义进而产生德,就像拨动几百万吨的铁球需要在同一位置反复击打,开始虽然微小不可见,总有一天铁球会像势无所挡地向前滚动,这样就可以恢复于道了。
3,总结
道一直存在。
追忆是对历史的回顾,敬畏祖先,敬畏自然,向古圣先贤学习,那我们才知道什么是道。
然历史周而复始,今天即将过去成为历史,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便可进而展望未来。
感谢您的观看。
我——有时候理解有点片面,有时候表达有些混乱,有时候表达有些词不达意,希望您可以谅解并给予指点。
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