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诗仙”李白学习如何读书

向“诗仙”李白学习如何读书

作者: 清谷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6-27 12:48 被阅读0次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家境优裕,藏书颇丰,使他有条件饱读诗书。李白自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他在自己的诗文中,常常信手拈来,自如地引经据典,说明他确有深厚的读书根基。李白不仅读书多,他的读书方法也可圈可点,概括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观其大意”。李白曾说:“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这是他对诸葛孔明的赞语,也是自己身体力行的标准,更成为他的重要读书方法之一。天下书籍,浩如烟海,不读不行,全读不可能。而尽量多读、更有成效地读,方为上策。李白“尝览千载百家之书”,这就不能不“观其大意”。“观其大意”,并非蜻蜓点水、草率敷衍,而是分清轻重、主次,求其要义,得其神韵,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然后融会贯通,武装头脑,结合实际,再加以创造。如此便有事半功倍之效。自古以来,也有些人读书虽多,却不得要领,满足于死记硬背、咬文嚼字,到头来毫无创造,充其量不过是个书橱子,自然也就没有多大社会价值可言。

  “会心而笑”。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一诗中写道:“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对于重点诗书、重点内容、重点章句,李白则会认真诵读、刻苦钻研,甚至不达“妙境”绝不罢休。在阅读中,作者与读者进行思想交流,可给你新知,可让你愉悦。达到如此境界,便有多方面、多角度的获得感,不禁使人会心一笑。久而久之,便会把读书视为一件乐事,“阅读”变为“悦读”,从而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陶渊明曾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与李白的“会心而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都是“劳苦耕耘才有喜庆丰收”“不经风雨难以见到彩虹”。

  “学以致用”。此为读书目的,也是读书方法——不是为读书而读书,是为用而读,这就逼使自己勤读、多读和精读。李白读书,博古通今,意在实用。他说:“白上探玄古,中观人世,下察交道。”要上下相接,一气贯通,需以很大的气魄来读书。他又说:“怀经济之才,抚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在当时,诗人的桂冠,可能不像后来那么名贵。李白虽在少年时代就写得一手好诗,但并不着意将来做个什么诗人,而是立足于探讨社会、研究人生,有经济之才,然后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辅佐明主,改变世俗,振兴社稷。他的这一思想,与一些前贤先哲一脉相承。方向明,动力足,才会有显著的读书成效——李白改变社会人生的壮志,在他伟大的诗篇中不无体现。

  人称李白为诗仙,并常常把他与“天才”画上等号。诚然,李白头脑聪敏,超乎常人,但他的才华主要还是从读书学习而来。李白的天资,我们学不来,而他的读书方法却是能够拿来为我所用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志远)

相关文章

  • 万里送行舟

    长安元年(701年),“诗仙”李白出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

  • 诗仙李白

    诗仙李白 文/诗缘 李白醉酒诗兴发, 遗作存世留佳话, 唐朝至今千百年, 有谁与之比高下?

  • “诗仙”李白

    若不是一贬再贬,这位大诗人也不会有那么多恒世之作横空出世,也不会被誉为"诗仙".所以这对李白来也未尝不是...

  •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

  • 诗仙李白

    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生 云游四海 浪荡天涯 漂泊不定 潇洒不羁 四位女子 何其有幸 得这位大诗人的驻足停留 入...

  • “诗仙”李白

    古今往来无数王侯将相,在繁华落尽的嗟叹里,消散于滚滚红尘,而他却用灵动飞扬豪气纵欲过横的浪漫诗韵,独步千年沧桑留下...

  • 诗仙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 李白 -诗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后摘仙人,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 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 诗仙李白

    作者 李想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诗仙”李白学习如何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h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