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的长假结束了,又开始了以前的熟悉的节奏,周一的早晨,忙碌的赶车。
回顾8天的假期,最受触动的也是久久未能释怀的是5号晚又一次与女儿的冲突。
5号的晚上,太太和女儿在外面跟同学聚会回来,应该说心情非常不错,孩子自己组织了一次聚会,我们也是非常支持的,既是一次放松,更是一次锻炼,从计划,联系商家和同学,包括在聚会时的气氛调节,照顾到每个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也是非常不易的,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成为在同学中受欢迎的人,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组织和开展活动的人,也一直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孩子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在看湖南台的美味奇缘,在剧中主角儿子对自私的爸爸表达不满,维护自己心爱的人时,孩子外婆不清楚剧情,讲这个儿子怎么对爸爸这么讲话,女儿立即大声叫外婆不要乱讲,当时的我不知到什么原因,情绪立即起来了,马上呵斥女儿,女儿不听不服,语言对我也有不敬之语,进而引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我甚至又一次动了手,父女关系再次降到冰点。
当时女儿的情绪非常激动,要离家出走,已经不是一次了,前两天,因为我有点开玩笑,说她胳膊摔伤后大喊大叫的事情,她的情绪异常激动,对我大喊大叫,有要离家出走的苗头,这次还有要跳楼的言论。多亏太太在其中做了大量的斡旋调节工作,孩子的情绪才逐渐平稳下来。
假期的后几天我一直是在痛苦的自责反思中渡过的,一直奇怪自己,已经认识到了关系的重要性,也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和心思在重建亲子关系,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假期前几乎是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想见女儿的。也多次告诫自己要控制情绪,千万不能打孩子,但为什么当时一瞬间我没有控制住自己,象着了魔?想了很久:
一是自身的修炼还是不够。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加强,从表情到语气,让自己成为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瞬间的情绪反应是最真实的反应,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大的修炼空间,想想回老家,对父亲讲不合意的话、对二叔的不断劝酒等,我的瞬间反应和讲出的话,都是不合适的,如何做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必须解决好这个瞬间反应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也吃了很多亏了,应该警醒自己了,面对瞬间的情绪波动采取的措施:如让自己冷静下来,换个角度想想,把要说的话憋住,转移下注意力,等等。改变原有模式说的容易,做到稳定是非常难的,需要不断修炼!
二是自己匮乏的心理。是认为不够好的心理,聚焦负面的心理,假期自己的心情一直不舒畅。假期回老家,看到父母越来越老,关系却一如既往,母亲还是那么辛苦,父亲还是不知心疼母亲,哥哥的状态越来越差,外甥女的婚姻遇到红灯等等,让自己的返乡之行没有一点快乐。回到家里,感觉家没有一点生机活力,太太晚睡晚起的习惯没有丝毫改变,孩子外婆一整天在电脑前,为了买一件10块钱的衣服。女儿迷恋着娱乐节目和电视连续剧,学习有一达无一达。我忙着烧饭,又要搞卫生,心理的怨气和匮乏感越来越多,加上孩子在家里前两天对我情绪激动的大喊大叫,等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积累引起的爆发。 我再次相信了吸引力法则,一切都是自己吸引来的,我只是看到和聚焦了事情不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好的一面。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我的问题,是自己内心的纠结、冲突、压抑后的集中爆发。
其实换个角度看看,父母变老是自然现象,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好了,父母间的相处模式已是几十年形成的,他们已经习惯。哥哥的问题是他自己吸引来的,我已尽力,边界问题提醒自己不要越界,外甥女的婚姻出现问题并解决未尝不是坏事。太太晚睡晚起的已然成习惯,不如接受。孩子外婆尽管不会做家务并专注于上网,但她为对我们也有很多的付出,自己花钱买菜,尽量不麻烦我们,比不少老人要好。孩子更是进入青春期后最好的状态,和我们的交流顺畅,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交友很好,早恋的处理也不错,学习的自觉性在变好,成绩也有提升。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如果我一直这么想,聚焦好的一面,心情一直是愉快的,能量是高的,断不会出现冲突的。
事情发生后,父女关系降到冰点。作为我来说,心情也很后悔难过,但也有一个自然调节的过程,要求自己还是把本职工作就是厨师的角色扮演好,同时也想着如何坏事变好事,既让自己也让孩子在冲突中得到进步和成长,就是如何努力解决控制情绪的大问题,8号晚上,我看她情绪不错,跟太太商量好,就把她参与家庭投资的分红给了她,顺便想跟她谈谈和解的问题,希望家里建立一种相互提醒制度习惯,如孩子对长辈不敬,父母提醒,父母要有打骂孩子的苗头,孩子提醒,相互监督,后面谁再犯错,谁就要承担责任。但孩子拒绝和我谈这个话题,说不跟素质低的人谈话,不过语气上还不是很激烈很反感,我想这需要时间……
感赏太太在冲突中的角色处理和矛盾化解;感赏孩子能很快的情绪转变!
投射孩子能够内醒,通过重突学会控制情绪,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监督约束,防范冲突的发生。
投射自己吸取教训,加强修养锻炼,控制好瞬间的情绪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