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 奔跑的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18:56 被阅读0次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疑惑:信仰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生的真相又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持怎样的人生观?我们又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关于这一系列疑问,这本书可以帮你解答。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由享誉全球的印度著名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以下简称克氏)所著。在这本书中,克氏沿用了他一贯的空灵、禅意和沉思的思考与写作方式,从生命、自由、爱、革新、心智、生活和真理等七个方面出发,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描绘了一幅完美的人生景观图。

    一、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生命?

    有人曾把人生的全部内容,归结为车子、房子、票子、妻子、孩子五件事情。这些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那么,除了这些,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克氏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做了详尽地分析。他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只关注分数的高低,只注重能否找到好工作,只鼓励人们不断地参与竞争。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视野短视,不具备长远发展的实力。进而,克氏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了解广大生命的所有精微面”。这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的实质就是要理解生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解生命是什么,生又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生命有两大内涵。一是生命包罗万象,既包括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也包括人内在的各种变化,如情绪波动、情感表达、头脑风暴等;更包括人外在的一切活动,如推动社会变革、开展经济活动、维护和平等。

    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只关注了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并未看到生命的全部景观,这必将导致我们的视野短视狭隘。而以这种视野培养出来的人注定是不健全的。

    根据对生命的理解,可将生命的独特性概括为心智、革新、自由等三大内容。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可见,将心智作为生命的核心,一点都不过分,而革新与自由是生命的关键特征。没有这些,生命就会枯竭。

    心智是生命最为独特的地方,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无限的包容力。健全的心智要敢于克服恐惧,但不能走向膨胀和夸张,也就是还要消除野心。只有真正让心智自由地流动起来,才能发现真相。

    对生命而言,自由是一种状态。无拘无束不是自由,恣意妄为不是自由,放任自流更不是自由。在这里,自由是一种生命应有的状态,是生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失掉的信念。

    生命流动的本性决定了生命必须不断革新的现实。落后就要挨打,生命的僵化是最可怕的落后。革新不只是要革新僵化的体制、环境和制度,还要革新僵化的身体、心灵和智能,不断探索是革新的重要特征。

    二、我们如何获得智慧?

    1.我们为什么要谈自由的问题?

    克氏在《重新认识你自己》一书做了重点论述,这里只重点强调一点,生命有时候很脆弱。举个比较突出的例子,人容易受到情绪的控制。一旦被情绪控制,整个生命便会被绑架。毋庸置疑,实现人生自由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2.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

    像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这些只是对自由的一个比较浅层次的解读。从更高意义上来说,自由意味着一种豁达、通透和自足的精神状态。

    也就是庄子在梦中梦到蝴蝶后的那种体悟和感受,即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生命不会被恐惧所干扰,甚至连求取安全感的冲动都没有了。

    克氏认为,如果一个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他将得到真正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识、观点、观念和信仰,它是产生这些内容的理由和根据,是一种毫无挂碍,一泻千里、生机勃勃的状态。

    但智慧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它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你要想获得智慧,必须具备这样的三大特质。

    一个特质是,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心理学有一个词叫“舒适区”,泛指那些让人具备舒适感和安全感的区域。此外,还有一些与之相反的区域,比如恐惧区。这些区域都在无形中影响人生不断前进的步伐,你要能够意识到这些区域的存在,并对它们做一针见血的分析和批判。还有,你得勇敢地走出各种舒适区和恐惧区,解放生命,打造纯真的生命状态。纯真的状态与“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克氏所说的“无邪”的状态。

    再就是,你要勇敢地成为自己。从儿时起,我们总是被教育要成为某些人,却一直没有被教要成为自己。这使得现实生命与真实生命相分离,违背了生命独特性的规律。

    3.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人生的自由呢?

    获得自由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方式。一是要破除内在的依赖。自由的对立面是惰性。人天生懒惰,是因为可以更好地依赖别人。因此要获得自由,既不能依赖外在环境,也不能依赖过去的看法,要真正依赖的是当下的人生现实。

    另外,要学会去爱而不是被爱。自由的最大特点在于主动性,爱也有这样的特点。我们要主动去爱,不求回报地去爱,而不是去等待爱,被动地爱和别有用心地爱。关于爱的具体内容,在下一章还会详细论述。

    三、爱的真谛是什么?

    2015年,当代学者钱理群提出一个词,仿佛触痛了国民的神经,瞬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这个词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主要泛指那些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的人。他们拥有极高的智商,而且懂得合作,但又善于钻营和投机,追求世俗和伪装。钱教授认为他们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更大。

    为何这个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为什么这样的人会受到如此强烈的指责和批判?背后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严重缺乏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进一步说就是不懂得爱自自己与爱世界的辩证关系,也就是爱的真谛。

    那为什么人们意识不到爱的真谛呢?首先,人们忙于耕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却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公民身份;其次,人们喜欢用交易的思维来对待爱,但忽视了爱的超越性意义;再就是,人们受野心的蛊惑,忙于竞争,心中难以播下爱的种子。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人们失去了发现爱、表达爱和践行爱的能力和精神。

    既然现实中意识的爱不是真正的爱,我们就要继续追寻爱的真谛。克氏从三个方面对爱进行了界定。一方面,他认为爱是实在的,而不是情绪化的、使你哭泣的事物;另一方面,他认为爱不是伤感;还有,他认为爱是纯然的。

    这里重点说一下,爱是纯然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例行公事地活着,如同行尸走肉般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缺乏温度和情怀,也就是克氏所说的,缺乏纯然的爱。纯然的核心意思是敏感,克氏认为,敏感代表着对所有事物都有温柔的感受。

    至此,我们可以对前面的分析和论述进行梳理,总结出爱的真实含义。我认为可以将其归纳为:爱是主动的,而非消极被动的;爱是超功利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爱是包容的,而非自私自利的;爱是实在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爱是有温度的,而不是毫无生机的。

    四、如何坚持革新?

    人一旦有了不满足的想法,就会开始质疑和探索。因此,第一步,我们要敢于真正的反叛,并树立探索的勇气。真正的反叛乃是突破旧有的模式,向模式外去搜寻答案。只有反叛才会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思,才能形成自知之明。只有具备探索的勇气,才不会浅尝辄止。

    第二步是要获得创造力。创造力并不是就得从伟大的事情中才能历练出来,事实上,只要主动去做一件正确的事,这就是创造的开始。此外,创造力还源于对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

    第三步是要不断地滋养。不满足的精神状态是很难获得的,需要长期滋养和不断陶冶才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不断深化这种

    四、如何管理我们的心智,不让它们膨胀?

    人一旦有了不满足的想法,就会开始质疑和探索。因此,第一步,我们要敢于真正的反叛,并树立探索的勇气。真正的反叛乃是突破旧有的模式,向模式外去搜寻答案。只有反叛才会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反思,才能形成自知之明。只有具备探索的勇气,才不会浅尝辄止。

    第二步是要获得创造力。创造力并不是就得从伟大的事情中才能历练出来,事实上,只要主动去做一件正确的事,这就是创造的开始。此外,创造力还源于对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过程。

    第三步是要不断地滋养。不满足的精神状态是很难获得的,需要长期滋养和不断陶冶才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要不断深化这种状态,并最终使其成燎原之势。

    五、如何修炼我们的心智?

    心智,简单说就是心灵和思想。通过心灵和思想,生命可以主动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但这种认识并不总是正确。当这种认识和现实世界的平衡关系被打破时,心智就患病了。

    之所以将思想和心灵融合在一起解读,是因为二者天然地存在着各种联系,它们紧密地如同硬币的正反面。修炼心智应注意五大方式的运用。一是打造开放的心智生态。闭关锁国必然带来落后,一个国家如此,心智也不例外。心智要全然地面对外界,即使有一部分内容未开放,心智也会产生许多障碍。同时,要让心智变得更加机警和敏感,以便对全部的细节进行有效的观察。

    二是扩充心智的容量。雨果说:“比海洋更辽阔的是人心。”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心智容量之大的现实。但需要注意的是,心智容量之大,不是本来就有,而是主动开发的结果。

    生命的各种感受都会在无形当中占据心智空间。所以,我们要放下一切感受,不能让自己感受到任何的束缚和压抑。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具备朴素的精神,也就是,消去一切的尘埃、烦恼和繁琐,直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要有爱。没有爱,所谓的朴素只是一时的冲动,有了爱,生命才会更加恒久。再就是,要追求内心之美,这样生命才能更加深刻。

    三是抛弃旧的心智模式。要勇敢地排除外在力量施加的各种恐吓与惊吓,让心智变得更加从容不迫。当困难发生时,要拒绝模仿,拒绝模仿过去,模仿榜样,模仿传统,要勇敢地应对当下。当然,还得摆脱习惯的力量。

    四是打造心智的极致状态。我们的心智容易被打扰,是因为它不具备感悟寂静和虚空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有高度的专注力,这种专注力面对的是整体而非一点。同时还要能做到觉察一切。

    五是避免激进和膨胀。心智的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激进和膨胀天生具有扩张的功能。当它们被无限扩张,便成了野心。因此,要遏制野心的力量。

    六、如何过上有温度的生活呢?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这样写道:“智慧的人绝不劳,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将追求闲

    适、悠然和从容作为生活的目标,这无疑是正确的。

    除了这些,生活还有哪些真相呢?在《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这本书中,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说明。

    一方面,他认为,真正的生活需要有爱,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并保持赤子之心;另一方面,他认为,真正的生活需要有独处的勇气。一个人只有学会独处,他的生命才是自足的。

    这些关于生活的真相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点,也就是有温度。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当中,可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将生活过成了一种惟命是从、一种例行公事、一种唯利是图。而有温度的生活正是对这种现实进行革新的有效方法。那我们应当如何经营,才能过上有温度的生活呢?

    一是学会去生活。生活有着多个层面。那些表面的生活只是一种点缀,教育更应该着眼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教会人们去追寻爱,去放下自我,感受大千世界,实现自我与他者的平衡。

    二要学会独处。我们学习独处不是为了逃避外界的繁华,而是为了驱赶内心的空虚和焦虑。

    学会独处最为关键的是要直面内心的孤独。要走进这种孤独,全面了解它,而不是去寻找替代品。当如此进行时,你发现孤独并不是一种心魔,反而会成为人生的另一种动力。

    三是打破忙碌的生活状态。正如本章开头提到的,疲于奔命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忙于奋斗、忙于竞争、忙于挣扎,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何我们会停不下来?

    克氏认为,自我的分裂也是生活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因此,还要学会观察内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不能带有任何的主观判断和臆想,要做到自在地观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kd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