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没过完几天,就出现了一些很“极端”的消费现象。
据报道,一名女子沉迷购物,全年网贷消费20多万,今年又欠下网贷30多万。
丈夫每月挣几千元,根本还不上。
这么多钱,妻子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呢?
李丽向家人交代,过去一年的消费去向,主要是“衣服、包包、孩子用品、化妆品、首饰等等”。
这种极端透支人生和家庭的超前消费,不是在向美好生活迈进,而是在毁灭自己和家庭。
在她为虚荣巨额埋单的背后,是其丈夫在艰难的负重前行。
今年双十一,全网成交额约4684亿元,真的相当惊人了。
而很多人在一顿疯狂买买买之后,发现自己买了一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糟糕的双十一大倾销,其实根本不便宜。
去年据央行报道,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高达880.98亿元,环比增长16.43%
而今年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网贷、信用卡逾期,各种过度消费,正在摧毁年轻人的生活。
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数据是:
90后负债平均已达月收入的18.5倍,如果按平均工资6917元计算,平均负债可高达12.79万元。
我们的年轻人,绝大部都存不到钱。
隐形的贫穷,成了这一代人的显著特征。他们一边口袋空空,一边过得光鲜亮丽,在网贷、逾期和高品质生活之间来回试探。
过度透支、超前消费,正在榨干这一代人。
纵欲,正在榨干年轻人
前几天看《奇葩说》,有个辩题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在这个辩题里,女孩儿只喝巴拿马的瑰夏冰滴;红酒只喝勃艮第的罗曼尼,有无数支口红。
她也就是个普通的上班族,但就算花光所有钱,也要维持自己的精致生活。
他们沉迷在消费主义的陷阱里,追逐着各种爆款,告诉自己花钱买买买就是“对自己好”。
无数个广告都在兜售焦虑,贩卖美好生活。他们告诉年轻人,只有买了,才能变得更好、才能拥有一切。
但那些美好的幻想、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背后,是几百亿的信用卡逾期,是千千万万个空空的口袋,和无数虚无麻木的灵魂。
买买买那一瞬间感觉非常好,但危险的代价也随之而来。
前段时间,一个21岁的姑娘因为背负的网贷压力太大,选择了跳楼自杀。
她不过是借了几千块钱,但最后还是被网贷巨大的利息压垮了。
辩手詹庆元洞察了这个谎言:你不是在为你喜欢的东西花钱,你是在为“精致”这个概念花钱。
而那些精致的概念,不过是消费主义定义的谎言罢了。
一个妈妈帮女儿还了40万元的贷款之后,决定将其逐出家门。
她买了各种让自己看起来过得很精致、很美好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一点也没有让她的生活好起来。
她变得更焦虑,压力更大,于是只好买更多东西来填补自己的焦虑,生活就是这样一点点失控、被吞噬的。
那个空洞永远也填不满,而负债越来越多,最后不得不走上绝境。
有人说,生活真的很苦,我就是想用这些东西来奖励下自己,让自己可以稍微不那么丧。
但我也想说,生活确实很苦,可选择这样饮鸩止渴的方式来麻醉自己,会让自己过得越来越苦。
《依恋心理》有这样的一句话,趣味不分高低贵贱,但一定有消耗和补充型两种。
如果一个爱好会让你不停地消耗自己,或者让自己感到越来越焦虑,那一定是非常有问题的。
就像詹青云在节目里说得那样,透支未来,维持当下的体面,你真的更开心了吗?
在当下社会,学会“欲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蔡康永在节目里分享了一个例子,一个人穿白衬衫和卡其裤,穷到几个月都不换。但自己每次碰到他就觉得自己很粗糙,让人望尘莫及。
因为他的灵魂精致。
其实真正的精致、过得好,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有多昂贵的包包,而是自己的内心有多丰盛。
不同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焦虑,如果你一味追赶,那就永远无法得到自由。
周润发贵为天王,但生活里也很节俭,坐地铁、搭公交、菜市场买菜,甚至有人说他到2014年还在用诺基亚。
他说:“我到现在为止都没用过智能手机,因为觉得自己不需要,手机能打电话、联络人就好了,不需要太多功能。”
我们活着,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多东西,我们需要的价值感,也绝不来源于物质。
李银河说:“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
一个人的高贵之处,一定包含不盲目。不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清醒的对待自己,这一定是充满精致感的生活态度。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对自己好一点应该定义成:每年体检、打疫苗、办健身卡、投资学习和理财,口红包包买买买可以延后、缩减,不要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真正的自由和快乐,绝不是源于放肆的欲望,而是高级的克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