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控制总结起来就是,抓大放小、权限分解、秋后算账:算总账,根据公司对下一年度业绩的整体预期,确定一个营销费用控制的总比例,然后根据不同团队的任务进行二次分解。一般来说,分解后的团队任务和营销费用控制是按比例执行(也有特例,任务和预算不成比例,另说)。各团队的负责人在营销费用的总额度之内,拥有第一处置权,更高层级不应干涉。
为了规避一些风险,需要规定不同职级、不同岗位人员单次营销费用的上限;限额之内,应该尽量简化报批手续,也就是说,要放开。单次营销费用超出上限的,也要根据金额和实际用途设计报批程序,把审批权力充分下放。
几个小技巧:
1、在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如果考核期内营销费用控制支出低于预算,可酌情将节省部分作为各种形式的奖励,回馈员工;
2、营销费用控制的持续投入,也许边际效益在递减,也许在递增,具体看行业看业务模式,所以不必固定一个死板的预算比例,可以考虑『阶梯』 的方式;
3、至于差旅、通勤、通讯费用,只给参考标准,不在具体金额上限制太死,季度算总账就可以。在预算内,要鼓励各团队的负责人敢花钱、会花钱。我曾经要求高级客户经理们每月(或每周,具体忘记了)在固定的业务费用之外,额外消费四位数的费用,用途不限,主要目的是与外界交流、见世面。花不完,要倒扣工资。
4、另加一道紧箍咒:营销费用控制的支出情况,要跟各团队、每个人的『工作日志』和『月度总结』对应起来,每季度集中核对,发现漏洞。另外要关注两种情况——费用支出多,但业务进展缓慢的;业务进展迅速,但不怎么花钱的。这两种情况都需要重点梳理。
最后,全员营销的企业和分工很细致的企业,营费用控制的控制方法大有不同,比例不好说,我原来的公司是全员营销,同时又有专门的营销团队,到了第三年,专业营销体系的实际支出(含工资,不含奖金)占年度业绩的比重是1/40。如果是新业务部门,没有基础数据支撑,就摸着石头过河吧!
内容来源:费用控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