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深隆重举行 大咖探讨大湾区文化建设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深隆重举行 大咖探讨大湾区文化建设

作者: 芯闻台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15:15 被阅读0次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5年时间,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8月18日,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高峰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隆重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出席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文化和旅游部相关领导、地方政府文化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300名中外重量级嘉宾共聚一堂,就“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在文化建设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必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实现新的使命和更大作为。

“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惠及世界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项充满东方智慧、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举和实践。“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有利于开创区域间新型合作关系,有利于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创共享发展机遇,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参加会议

郑建邦说,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各方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成效惠及世界: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不断强化;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超出了预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明显;民心相通不断深入。

CCG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孙晓军以“文明共存及伙伴关系”为主题,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今天给人们留下的两个要点,一是不同的文明可以共存,二是伙伴关系。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没有限定边界,中国和全世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借力互联网展示中国文化魅力

埃塞俄比亚驻广州总领事德斯塔表示,中国在非洲的发展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及“一带一路”框架协议等方面促进全方位的合作。

埃塞俄比亚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合作不断深入,致力于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总之,‘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未来发展的蓝图,不仅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经济发展优势,惠及诸方,同时我们也相信,它可以帮助我们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创造巨大的有利条件。”德斯塔说。

“我在深圳参加过两次文博会,深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来深圳,对我来说更像是朝圣之旅。” CGTN评论员、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前纽约ABC公司副总裁哈维·朝鼎表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要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民心相通。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该建立更多文化展示中心,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展示、传播中国文化的成果和魅力。

大湾区成未来创新经济“新引擎”

“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让深圳继续领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文化部“十三五”规划特聘专家、文化经济学者彭中天提出,“文化力”是中国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与国际竞争的复合能力,是文化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新时代的新动力、是产业与消费升级的推手,如何将积淀下来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是未来的重要课题。他提出,文化自信应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力,而深圳是最有条件打造文化力高地的地方,也将是中国文化力的策源地。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也认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旨在打造中国战略性经济增长极。在面对未来的全球竞争时,优质要素会经由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进行优化配置,凝聚成为具有金融中心、创新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特质的高地,深圳恰恰非常有潜质和发展条件成为全球性中心城市的候选。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提出,要在大视野中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问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挖掘文化产业蕴藏的巨大能量和附加值,开发文化新业态,借助“特区+湾区+自贸区”三区叠加优势,打造“全球文化金融融合先导区、新兴文化业态发达区、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国际文化交流先导区”,使大湾区发展成为全球湾区发展的新区域、中国文化创新的新高地、未来创新经济的新引擎。

论坛落户深圳 辐射全国

自2015年起,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论坛的举办,对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宗旨,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了解,促进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在会上致辞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相聚深圳,探讨文化共商、共建、共享新路径,描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认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文化建设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活动发起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校董、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王平

“三年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的举办,对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宗旨,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了解,促进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际投资促进会会长王平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出席本次论坛并讲话

“‘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落户深圳,正是看中了特区辐射全国、连通中外的独特优势和浓厚文化氛围,尤其是深圳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在发言中说。

社会各界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由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会长王业群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高峰论坛得到了高度关注。在论坛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强认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文化建设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相聚深圳,探讨文化共商、共建、共享新路径,描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强说。

今晚,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联盟筹委会将正式揭牌。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联盟(GBCA)是在文化界、学术界、金融界等知名人士倡议下,力邀相关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学研机构、专业媒体等组成的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组织。

未来,联盟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标志理念的传播者、资源要素的整合者、结构调整的促进者、发展转型的推动者,联盟将致力于成为政府的助手、市场的推手、企业的帮手,为大湾区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献计献策,推动湾区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打造中国乃至全球城市文化展示推广、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咨询服务、文化项目投融资、文化地产配套建设、文化商业化运营项目推广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服务平台。

联谊会上,书画家丁竹君、陈良宗、吴永斌分别向国际友人赠送作品,当代艺术家王成宇向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投资促进会赠送座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胡晓晴演唱了《大宅门》《呼伦贝尔大草原》两首歌曲,多功能扬琴演奏家谷成忠演奏了《喜洋洋》《相会在美丽深圳》等作品,其他艺术工作者还表演了水墨舞《墨韵》、沙画《一带一路》、舞蹈《火玫瑰》等作品。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印象深圳”摄影展和“时代的召唤——青年艺术100精选展”两场展览同期举行。前者通过四十幅(组)优秀摄影作品,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深圳的飞速发展和变化。后者展出了二十余位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五十余件艺术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版画、雕塑、影像等各艺术门类,全方位多元化呈现当下青年艺术的多重生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深隆重举行 大咖探讨大湾区文化建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pc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