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有篇文章《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02年,27岁的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
在初出茅庐的浪漫诗人的想象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而与众不同的生活。
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然是一个整天埋头于画室的孤独老人。
里尔克问罗丹:“如何能够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
罗丹沉默片刻,然后极其严肃的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是的,想要与众不同,想要出类拔萃,想要有出色的成就,唯有工作,足够耐心的工作。
所有出色的成就,都是经年累月的积累。
每个人都想成功。但是没有几个人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我们太注重既得利益,太急切地想要回报。网上说这样的人适合做钟点工。
02
人与人之间,身份、地位、天赋都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一天都拥有24个小时。
如果想要成就,想要与众不同,唯有管理好时间,管理好自己的精力。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用在自己的目标上,把有限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在目标上,我们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很多少年就有成就的人,没有童年。虽然有些残酷,但是却道出了一个真理,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才有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中国最著名的“钢琴王子”郎郎,刚刚3岁就学钢琴,每天练一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小时候,有一次朗朗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到了每天必须练琴的时刻,因为没有琴,郎郎就在地板上练习指法。
10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他每天要完成八个小时的训练。在他和爸爸居住的房子里,没有电视,只有一套好一点儿的音响和一架海星牌的钢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12岁的郎郎得到一个去德国参加音乐比赛的机会获得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著名指挥家马泽尔,惊讶的问:“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来?”
我侄女也是弹钢琴的,她一天要是弹琴三个小时以上,她说她就想吐。
所有非凡成就的背后,不是激情,而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学习钢琴的孩子很多,但是又有谁能像他那样的付出呢?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孩子,小时候学过钢琴,但是没有几个坚持到考取级别证书,更别说取得优异的成绩。
03
大学英语老师郭婉莹,和爱人都是西安交大著名的英语教授,两人合著英语教学词典,翻译英语小说数本。她说年轻的时候根本都没有时间去逛街买衣服,一件衣服穿好多年,一双袜子也是穿了补,补了穿。
将近70岁的她仍然每天步行去学校上课,她说唯有工作让她感觉活着有意义,站在讲台上她才感觉到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