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又一逻辑思维
刚才宝宝在做作业的时候,忽然问我,“妈妈,你觉得宇宙有没有边界?”
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让我微感惊讶。
我从键盘前抬起头转向他,努力地把注意力从我正组织词语描述的“问题流”里面“拔离”出来,集中在他的身上。问他“宝宝你觉得呢?”
他显然是已经有过自己的思考,立马就说,“我觉得宇宙是有边界的。”
我努力地眨眨眼睛,放下我固有的理解知识,企图带着理解、思考跟上他的思路,然后接着问:“为什么呀,你是怎么想的?”
他像受到鼓舞般,继续流利地说下去,“比如说天空,看起来是没有边界的。但实际上天空是地球上的天空,当地球转一周时,比如说天空上的某一点,转一周后会回到原点。”
我注意到,他这次在陈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没有似以往那样反反复复、甚至结结巴巴地说,而是相对流利地说下去。看样子不是在边想边说,而是已经琢磨很久形成自己的认识了。
在收到我正面的反应后,他继续流利地往下说,“都说不知道天高地厚,其实我们现在是知道天有多高的,比如说地球上大气层的高度,我们是知道的,地球我们也是知道的……”
流利归流利,但组织词语还是没那么顺畅。我以极其赞誉地口气接着他的话茬说下去,“对的宝宝,以前的人都说不知天高地厚,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现在的科技进步了啊,我们知道大气层的高度啊,我们也知道地球有大多啊,那地有多厚就知道啊~~”
他极其赞同地说,“是的,宇宙也是这样,总归是有边界的~~”
我接着这个思路说下去,“是啊,比如说,以前的科技水平差,那个时候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是这样的;后来科技进步了,更好的望远镜可以看到更大更远的星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总能看到更大的宇宙。所以我们就以为宇宙是没有边界的了。但是,谁知道呢,也许宇宙就是有边界的呢,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
做完作业临睡前,我又一次表扬了他的思考深度,并表示我准备把他的这些话记录下来。
他更为放松,思路也更为清晰地接着说下去,“是啊,比如说草原,你说他无边无际,但草原没有边界吗?他会大过地球吗?”
“……”
“是的,他肯定是有边界的,不可能大过地球。”
“比如说沙漠,他真的没有边界吗?”
“……”
“是的,只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边界,以为它没有边界而已。”
“比如说海洋,海洋能占满整个地球吗?整个地球上都是海洋吗?”
“……”
“嗯,海洋不可能占满整个地球。”
“嗯,也许宇宙也是有边界,只是我们不知道边界在哪里而已。”
“可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宇宙是没有边界的。”
“可我觉得,90%的可能,宇宙是有边界的……”
“那得等你,或者你的儿子、孙子去发现了…”
我在想,是不是最近在学校学着“无边无际”等等成语,听着老师解释这些成语的含义并套用在那些草原、沙漠、海洋等的情景描写中,自己却在脑子里转着这些批判性思维?
而他自己也知道是“批判性思维”,觉得说出来是要受批评的,所以一直在心里自己琢磨而没有说出来?
在那一刻跟妈妈相对着,各忙各的,而又复习到“无边无际”等词语,又觉得气氛较为放松,所以就试探着谈起来了?
这个理性思维,是怎么着也不会被语文老师的感性的渲染而带偏啊!!!
小时候(4~5岁吧),看他对宇宙、地理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我和宝爸都做了些功课,轮流上阵给他拓展,又是讲解,又是网上查图片,又是科普书亲子共读的。
当时宝爸还不无担忧地说,“想当初我们是很大才知道这些东西的。他这么早就知道这么多,是不是反而不好。”我还很不理解地问为什么,宝爸解释说,比如说他如果以后接触到类似于“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传说,因为他已经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是没有生命之类的,那他肯定不信的,这样就会少了很多的想象空间、和感性的体验。
我当时是觉得宝爸说的虽说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以当时还纯理工科单线思维的我,却是不以为然,想的是既然科技方面的东西迟早是要知道的,那多点少点感性的想象又能有什么关系。
现在我却深以为是。
我是不是应该跟宝宝好好谈谈,有时候需要放下我们的理性认识,纯粹地带着我们的感官去体验去想象?不知道会不会有效?不知道怎样谈才能达到我期望的效果?有谁有更好的建议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