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8日,又一个双休日。学共家人和伙伴们如约而至,相聚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参加第三届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我也来了。不为别的,只为了能遇见更多的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5fe9b8b7824725a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b19afd877a66a884.jpg)
第一次遇见“学习共同体”概念,是在康华任校长的2015年秋学期。面对超大学校超大班额,我们没有忘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教育承诺,但直面原有的十几个校级社团的常态运行,我们总觉得力不从心,问心有愧。于是,和大家一道,通过实施走班制,组建了很多的 “志同道合”的新团队,进行相应班本课程的研发实践。如何为这些志同道合的新团队“正名”?在文献研究中,我们遇见了“学习共同体”,并且与这个美好概念一见钟情。于是当年,《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小学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就被批准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因为“学习共同体”的美好召唤,七十多门班本课程走进了儿童的教育生活,更在康华的同仁们心中油然升腾起“欣欣乐康,灼灼其华”的美好愿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92ba685b8d5dce04.jpg)
第一次遇见“学习共同体”课堂,是在2017年的学共体暑期工作坊里。初夏时节,上海世博家园不愠不燥。但坊间充满大爱的情怀、充盈睿智的引领、充沛能量的故事,特别是课堂上师生温柔的传递、温润的发生、温馨的交响,无一不在叩击着我的灵魂,原来我们的课堂还可以这样如此真实地演绎,原来“学习共同体”课堂竟然蕴藏如此浓郁的哲学况味。时光在那时定格,仿佛倒流到2003年。也是这样的初夏时节,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新教育年会,震撼的场景感动的细节亮眼的大师,让我的教育人生定格——原来教师发展还可以这样做,原来教育生活还可以过得那般的幸福而完整。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8282b62fd5aefe7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d063f8696a7d9a77.jpg)
此后的日子,为了能遇见更多的美好,我在城南开启了学共体课堂实践之旅。成立师生读写共同体,共同制定“城南领读者”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师生共读共写行动,着力推进理念的更新、行动的转型和书香校园的再建。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拟定“六个一”专业发展规划,聚焦教育教学的难点、支点和跳跃点,选准一个个实践创新项目,着力推进国家课程高质量校本化实施。组建班级管理共同体,以缔造完美教室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相互倾听、平等对话、互学互助、协同共进的课堂文化的生长。组建各学科共同体,以课例研究为抓手,推动真实学习发生,撬动课堂转型。这样的路上,我们遇见了陈静静博士的团队,我们遇见了佐藤学教授、林文生校长、李玉贵老师,我们还遇见了很多很多有关学共体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56e1dc798f324aa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fbbc99b96d26fc2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abff037e8061cbca.jpg)
然,理想是那么丰满,现实却如此骨感。在实践推进中,我们也遇见了不少的困难、困惑甚至委屈。较大的班额现状,部分家长和教师的不理解,导致课堂空间的变革设置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从教学传授者转为学习设计者、研究者,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更强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自觉,可这个中的艰辛和艰难,让很多教师都望而止步。尤其是美好的学共体课堂要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要追求让学生的高阶思维真实生长,这些与现行急功近利的评价体制和管理机制,有着怎样的虐心,更有着多少的无奈。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02fc9a9fc05269f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03b6cb5248e2d8f4.jpg)
于是,当我看见“第三届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的微信,我立即报了名。那是因为,我内心些许的迷茫还有本领的恐慌。很是感谢研究院和组委会,让我有幸坐到前几排,为眼力不好的我,借来一双慧眼,把这峰会看得更真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241939587db9717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5843f16368332e6.jpeg)
敞亮高洁的会场,恣意流畅着学共人的温情和创意,风采超然的大咖,共同辉映着本次峰会的主题——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生态重构。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d455cfd3789d0a85.jpg)
金牌主持褚清源,出口就是名言。潘江雪理事长,知性光芒。她用公益的方式做专业的教育,她用传奇的人生诠释着“真爱梦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e93d817f662bc8e.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eb8779213d5e338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fe012bf6b9788dde.jpg)
七十多岁的佐藤学教授站在讲台上,依然闪闪发亮。世界杜威学会前主席Leonard J.Waks教授,翩翩君子,如同他的中国名——王君兰。一组组有力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幅幅全球学共的画面,让我们更加坚信,建设学习共同体就是二十一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cef2c1c68b53ee4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c609f6e1146547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7294077e9d6e66e2.jpg)
最是陈静静博士的报告,感佩连连,干货满满。《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生态重构》课题,跻身教育部“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这需要怎样的教育情怀和专业执着?!这也意味着作为“民间组织”的学习共同体研究院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国家课程改革的一股清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e97950addb9c43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26d9704ec00e7c90.jpg)
彼此遇见,彼此聆听。分会场内,惠琳姐姐和晓叶主任协同的音乐与数学的统整课,王坚主任的“周期问题”数学课,区域学共推进的论坛,还有和黄建初老师、金莉校长很多嘉宾的交流,都给了我源源不断地智慧注入和精神鼓舞。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063222276b71bf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8fef2024b763631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c6baa40e7610297.jpg)
两天,相遇时间很短,但值得回味反刍的很多。如何推进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共体课堂建设,渐渐有些明了:为了认清学习真相,我们的教师要学会课堂观察;为了营建安心的学习场域,我们的课堂文化需要重构;为了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我们的学习设计需要不断优化;为了让更多的老师爱上学共体,我们可以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做课堂建模的尝试;但要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投入到深度学习中,做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e413b3db3d4f0f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ede6fe63c2620b45.jpg)
想起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所说:“‘共同体’是一个失去了的天堂,或者说是一个人们还希望能找到的天堂。”学习共同体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它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一个理想课堂的样态,欣喜的是我们已经遇见了它的隐约模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0ff0cd52c948a5fe.jpeg)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为了能遇见更多的美好,愿和大家一道,坚定地行走在这条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476e9a2cd2328f54.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5783924/8c0ade4b56f2164f.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