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后想到的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后想到的

作者: 属猫的秋刀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09:20 被阅读0次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很多地方都有推荐过它,包括微博,微信荐书公众号上也都有,它在当当及亚马逊上排名貌似还挺靠前。我去百度,发现它的类型属于传记实记,它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也就是精神病人和患有心理障碍的诸如此类被边缘化的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这里的“被”字,我不知道用的是否恰当。因为有种边缘化是你自愿脱离与社会的点点滴滴,自愿离开,隐居什么的姑且算是一种。而另一种边缘化是外界因素的施加导致你无心和社会再产生任何瓜葛,也就是被驱逐。书中涉及了心理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有玛雅文化。258页的书,在四个月内引起了300万的点击量,而作者高铭也算不上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作家,我读书少,反正我之前是从来没听说过,看完了书才多多少少对他的人有些了解,微博粉丝才不到五万。只是,这样一个新生的作家笔下新生的作品短时间内却能有这样的造诣,也算是不凡了。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这本书,毕竟我在某一点上是和作者有些许相似的。他对世界有着好奇,我对这个世界也有好奇。这种好奇一开始并没有,我是后来才觉得神奇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都是怎样的,人生是几个意思。这些都是我想知道的。但听到这些,你可千万别拿一套物种起源或者是什么生物进化论之类的书籍来向我解释世界的形成,因为我真正关心的还不是这些。

    有一个荒唐的想法,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怕自己会疯掉。

    奇怪的书就连书名也是奇怪的,不是吹的,之前的书单单只看书名我就知道它内容会写些什么,不外乎那些以故事情节作为总的概括来命名的,或者是以书的主人公来命名的,反正都大差不差。但初看这本书的名字,着实让我尴尬了一番,我觉得我遇到挑战了。你说疯子我当然理解,因为书里写的就是疯子的生活,疯子的疯言疯语,可是你又说天才,我大概猜不透了,是想说疯子就是天才,还是说像爱因斯坦之类的天才就是疯子呢?还有这一个左,一个右,是想说明距离的远还是近?那么究竟是什么距离? 笨拙的我实在想不出他们二者有何联系。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让我有不少困惑。但是我觉得答案在书里应该可以找得到。

    我就抱着这个找答案的探索性的想法去阅读这本书,还有一点就是书里所涉及的心理学是我感兴趣的。这样有了目的性的读书,效果会更好。

    是的,我发现我进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起初我是恐慌的,甚至有点排斥这本书。看前几篇的时候我会首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果然是精神病人,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就是不一样,他们的想法看法超出常人,可谓是不理智的。打个比方,《生命的尽头》那篇,患者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吃饭睡觉打豆豆其余时间就是蹲下看石头或者花草,时不时对着它们喃喃自语,样子很专注,一连痴迷几年,只跟花草,石头,或者树木说话。试想一下,一个正常的人会这么做吗? 当然不会。还有《飞禽走兽》那篇,患者是个小女孩,无论看谁都像看动物,说老师是大猩猩,妈妈是猫,爸爸则是一种奇怪的大鱼。这样奇怪的人被定义为精神病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注意,在这里,也就是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想法与那些精神病人的想法一开始还是不敢苟同的。这很正常,我觉得我一个正常人的想法怎么能和精神病人的想法一样呢!你说是吧!可奇妙的是后来的变化。

    后来,书越看越薄,我发现那些精神病人的想法不再荒唐,很多时候我开始尝试去抱着一种半信半疑以及理解的态度去琢磨他们所说的话。琢磨之后发现,他们说的好像确实是那么一回事,我甚至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不仅我自己找不出,书的作者也在书里透露他也找不出个所以然,很多时候都是未解之谜,书里出现的物理学家以及医师也都表达过类似的想法。

    我们再来接着说《生命的尽头》那篇,患者之所以会盯着石头看,是因为她觉得石头也是有生命的,说到这,大家可能会笑,会想反驳,我也一样。但接着这位患者给出的解释会让你哑口无言。生命的形式不同,有鼻子有眼叫生命,但石头可能也是生命,只是它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这里我也说不清,因为我觉得患者的思维要比我清晰多了,所以就引用她的话来解释一下:“石头磨损了掉下来的渣滓可能是土,可能是沙,地球就是这些组成的吧?土里面的养分能种出粮食来,能种出菜来,动物和人就吃了……吃肉也一样,只是多了道手续!然后人死了变成灰了,或者埋了腐烂了,又还原为那些沙啊土啊里面的养分了,然后那些包含着养分的沙子和土再聚集在一起成了石头,石头就是生命。”你觉得怎么样?是不是逻辑性比较强?那么接下来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石头跟花草和动物以及人是一样的吗?如果硬要分类的话,你会把什么和什么分在一起?石头和花草算一类,人和动物算一类还是把石头分离出来单独算一类? 有眼有鼻子会呼吸会流血的叫生命,那反过来没有鼻子没有眼不会呼吸不会流血的叫不叫生命?小草有没有生命?若说有生命,它会流血有眼有鼻子有脑子吗?没脑子怎么能叫生命!但你若说它没有生命,那为什么公园的草坪上会有标志语“花草有生命,走路请绕行”?写这些标语的人智力你们不用怀疑,都是聪明绝顶的正常人。可就是他们,将花草视为生命,而精神病人也像他们一样把没有生命迹象的东西视为生命。呵呵!你想想,谁正常谁不正常?再假如,如果像草一样没鼻子没眼睛没脑子不会流血的都能叫做生命了,那石头不也一样可以叫做生命?毕竟它也没鼻子没眼睛没脑子不会流血,这样说来,那患者觉得石头是生命的观点就很符合逻辑了。是不是有点绕晕了?没错,我也晕了,绕不过来了,太麻烦了,但精神病人他们能理清头绪,他们不晕。而我们都是一群理不清思路的正常人。

        还有一篇关于四维虫子的,大意讲的就是四维空间。大家都认为这位讲四维虫子的患者疯了。哦,不对,他本来就疯了。就像在宇宙中,一切都是不断在进化的,我们从2G时代过渡到3G又迎来了4G时代,未来还可能会出现5G,6G,空间也一样,有二维,有三维,那四维是不是也有可能?这多出来的一维就是指时间,这里科普一下,三维是指长度,温度,数量,不是长宽高。文献上有记载。如果觉得我说的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自行查资料,原谅我是一个物理渣渣。所以照这样看来,这位讲四维虫子的患者的想法并没有什么不妥。我物理不好,也想象不出背后的深奥之处,但觉得很有道理,患者所说的有关物理以及时空方面的知识都能在书中找到。看到这里,我觉得恍然大悟,我的答案找到了,明白为什么书名叫《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了,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你同意这样说法吗? 患者所说的四维,我们没有见过,而且以现有的科学发展水平来看找不出完全否定或者合理的解释,但你不能否定它的对错,就像一个瞎子,他看不到太阳,可他不能够说这世界上没有太阳,因为还有除了他以外的人看到过太阳。就像这位患者,他所说的四维我们无法理解,甚至觉得荒唐,但患者本人知道,我们也暂时找不出确切的资料去否定他,所以呢!我们可以暂时定位他就像一个天才,只是他与我们格格不入,你可以想象他来自一百年后甚至一千年后的世界,他的思维非常人所匹敌。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相当于他要滞后一百年或者一千年,我们理解不了他,那么我们就觉得他是个疯子。就好比你现在是一个正常人,当你穿越千年回到了旧中国,你跟当时那个年代的人说你见过有一种东西可以让你和地球另一端的人面对面对话,你还说你见过一种东西发出温暖的气体,让你在冬天穿裙子也不会冷,你还说你可以去外太空,等等。你觉得如果你跟那个时代的人这样描述你所知道的,他们会把你当正常人看待吗?或许你也是一个疯子,至少在他们眼中是这样的,但若干年后当他们真正亲自见到了这些东西,估计回想起来,他们又会说你是个天才,可以预见这么多神奇的事情。你说奇妙不奇妙? 天才和疯子没有所谓的明确的界限,有一些聪明的疯子,也有一些被人们认为是傻子的天才。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我记得有一幅画是他的自画像,画中只有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是他自己割掉的,为什么? 因为精神失常。也有资料显示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梵高爱的女人,因为爱到极致,自愿为心爱之人失掉听觉。我的思想又要跳跃了。其实有时候精神病人的身上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执着,或许那叫偏执,可能放到正常人身上叫坚持,放到疯子身上叫偏执。我把他们区别对待。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坚持与执着,而精神病人,因为无所牵挂,所以将这份坚持进行到底,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偏执。我猜偏执狂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 偏执如果是针对自己,反倒没什么大碍,但如果针对的是周围的人和事那是不是就有问题了?就比如强迫症,强迫自己无所谓,但如果强迫程度太大延伸到别人身上,比如你非要跑到别人家去把电视的位置以及沙发的位置布挪一挪,摆一摆,顺便再把别人家衣柜的衣服叠一叠,那是不是就有问题了?我觉得病的还不轻。 所以啊!我们要小心,一不留神,我们也疯了。说这些可别吓着你。

    接着再来说梵高,后来梵高自愿进圣雷米之精神病院,他在住院后一个月还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星月夜》,就是《星空》,梵高是一个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有时候就想问精神病人真的有这样的天才吗?答案是未知的,因为我们无从去接触这些人,不了解他们的思维与想法,可答案又是已知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句话,埃里希·弗洛姆说的:所谓精神病症患者,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战斗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

    书看完了,我对一些事物一些现象又有了新的了解新的认识,书的类型也是我以前所不曾见过的,第一次站在一个新的人类群体去看待世界,这个角度就是精神病人的角度。别认为我疯了,如果你这样想,那其实就是你疯了。看书之前有人告诉我不可太过沉迷书中的内容,我想问为什么不,毕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访谈录,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原本创作的。后来读完书发现,确实不可太过相信。但是这种看完全书之后的不信和没看书之前的不信是两个词语,两种感觉,不一样。

    自己的书想什么时间看就什么时间看,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这就是买纸质书的好处。但这本书不同,我现在甚至有些后悔买这本书了,因为看完之后我不打算再去翻了,也不想再与那些精神病人产生共鸣了。这本书不建议年龄太小的孩子看。我从未相信一本书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书带来的力量,无论好坏,要学会辨别,不能让它左右你。看书那一刻你可以尽情地去想象和书融为一体,但合上书本,思想就要从中及时抽离。书都是假的,不可太过于相信。就算是大百科,也应该抱着探索的态度去看,尤其是像这种心理学方面的书。作者本人也被精神病医生告诫:千万千万千万别太在意精神病人说的话、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会疯的。

    现在想来,心理学真是神奇,也难怪“蓝鲸”游戏会对青少年产生这么大的不利影响,究其原因:你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后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vl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