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退出007,因为几篇文章之后自己存货很快被掏空,而自己的原则是又绝不会粗制滥造随便交一篇文章,所以选择退出。’
这是我之前看到的有些战友退出的其中原因之一,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因为A,所以B。基本上只需从3个层面去审视: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这是‘把时间当作朋友’里的基础分析因果关系)
*没存貨了,所以退出。
*没存貨了,导致粗制滥造,所以退出。
*我绝不会粗制滥造,所以退出。
A不一定是B的理由。
‘没存貨了,导致粗制滥造,我绝不会粗制滥造’不一定是退出的理由。
没存貨了,输入即可解决。或我选择不输入(输入速度跟不上输出速度)。
完整的理由应该是:没存貨了,我选择不输入(输入速度跟不上输出速度),导致粗制滥造,我绝不会粗制滥造,所以退出。
解决思路:我们来007是练写作的,既然是练习,那么必然是不熟练的,不熟练那肯定是会出错的,会难看的。我们何不对自己对这个过程宽容一点,有耐心一点。如果每每一出手就是一篇好文章,那就不用练了嘛。
A不一定是B唯一的理由。
就算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解决‘没存貨了’是退出的原因,也不见得是唯一的。例如,对写作的认识和期望改变了,我不喜欢写了,写作对我用处不大等等原因。
A不一定是B最重要的理由。
既然‘没存貨了’不见得是选择退出的唯一理由,那它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理由。事实上,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写作这个手段,呈现一个惨烈的现实:我的写作水平不咋的,和原来想像中严重偏差。能力也不咋的,这不通过写作的水平表现出来了嘛。
想当时没有加入007,自我感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过英文十几年。几篇文章过后却发现所谓上知天下知地理是搜肠刮肚也就敝出几百字,学过几十年英语,只会说Hi.How do you do!连绘本都看不懂。
这个现实太可怕了,相当恐怖——怎么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呢?
这或许是有些战友退出的最重要理由。
原来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我感觉,一直在占用着自己的带宽,麻痹着认知功能。这种假像被输出几篇文章就打破了(成本也够低的)。如何直面这个事实至关重要,当然可以视而不见,继续在路径依赖中沉迷,思维、做事一直按老样子延续下去,永远认为——等我准备好了必定拿出手一篇爆文。这样的想法初衷是美好的,有时候我们的确玩不过人性,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潜意识偷偷的将运行程序改写了——你说好的努力准备变成了拖延,懒惰。最后事情不了了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