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骑访汤阴张骞祠和双石桥

骑访汤阴张骞祠和双石桥

作者: 沉稳飞翔 | 来源:发表于2024-05-17 00:09 被阅读0次

         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进入庚子鼠年,疫情使骑友们与大自然割裂了两个多月,宅家多日,大家确实都憋坏了。解禁之后“快乐驿站”的一个大骑行帖,一下就聚拢到了新老骑友三十余位,可谓盛况空前。汤阴县菜园镇境内的张骞祠和双石桥,都在高汉村附近,早就慕名想去,一直未能得逞,今日得偿,自然高兴有动力。张骞祠是传说汉代的张骞曾经在那里疏浚过河道而建立,而双石桥则是汤河与永通河在高汉村西交汇而造,建于明代,还是省保文物。然而去时遭遇了大顶风,又叠加疫情期间未骑长途的体力衰减,累坏了,落后了,七十余公里的路程倍觉艰辛难熬。还就好在有精神动力的支撑,等望见突兀高岗上的第一个目的地张骞祠时,顿时就兴奋添力了,游看景点未有懈怠,走动拍照异常勤奋。去看双石桥是我提出来的,自然一马当先。下来骑上火龙岗到瓦岗寻午饭也是我的建议,虽起起伏伏骑路跌宕,但是顺风助力了,落后也就不至于太明显了。瓦岗吃烩面,热渴食欲不振,面没吃完,啤酒喝了一瓶多。午饭后与骑友挥别,一个人经停道口,次日骑回濮阳,全程约190公里。

         汤阴县菜园镇南的博望岗上有座“张骞祠”,又称“府君庙”,俗称“高汉庙”。原规模较小,仅有石砌窑洞3孔,后经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扩建。张骞祠“兑台”东侧碑文显示:明· 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修府君庙记》石碑,由汤阴知县陈大立撰文:“府君行张讳骞……,封博望(高韩村)岗,府君庙在焉。”又述:“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曾有修葺之者。”表明张骞祠最晚建于明朝初年。但是据史料记载,安阳汤阴张骞祠内供奉的并不是出使西域之张骞,因为张骞与汤阴县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应为误传。立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的张迁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中这样写道:“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宾),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暨(既且)於君,盖其繵縺。”是说“汉武帝时,有个叫张骞的人,广泛地勾通了诸地与本土不同的风俗教化,开拓、安定了边境地区。其范围南面包括了八蛮、西部羁糜了六戎、北部威震于五狄、东面到达九夷。荒远地区既已宾服大汉,都来进贡他们的特产。张氏辅佐汉室,其德义世代都有继戴,直至到张迁,蝉联不绝。”“在家中他能尽孝悌之情,在朝廷,也能作到忠厚正直。他能通晓京房的《易》学。能聪敏地掌握权变策略。他是以文从政的。”因此供奉的是出使西域的张骞还是曾任荡阴县令的张迁,众口不一,但在此地兴起的庙会却兴盛倍至。

       双石桥则是汤河与永通河在此交汇而造,建于明代,还是省保文物。双石桥位于汤阴县东15公里,今菜园镇高汉村旁汤河与永通河交汇处。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双石桥皆以白石筑砌而成,三孔拱形。其中汤河桥长25米,宽6米,高3米(水面以上);永通桥长25米,宽7米,高3.5米(水面以上)。桥上装有栏杆,部分残失。两桥间距22米,主拱龙门石上下游浮雕吸水兽。因二桥同时建造,相互连接,故名双石桥。双石桥建于明代中叶,确切年代不详。

       火龙岗位于汤阴县城东南约30里,是一条东北至西南走向、有40多里长的土岭,延绵于汤阴、浚县和鹤壁淇滨区之间。过去常年干旱,地下水在二百米以下。

疫情解禁之后“快乐驿站”的一个大骑行帖,一下就聚拢到了新老骑友三十余位,两个多月宅家,大家确实都憋坏了(选自猪猪上传照片) 早已春暖花开,北中原的田野正是麦苗清茁、菜花灿黄的时候,还有那个风车咿呀呀地在转 跨过卫河就到了五陵,也就从内黄境内进入了汤阴 每次路过都看见两家并排的熟肉摊都生意红火,这次也忍不住买了一些,竟然还遇上了美女操刀 骑上火龙岗,远远地就望见了汤阴县菜园镇南博望岗上的张骞祠,红墙黄瓦,气势恢宏 骑上火龙岗,远远地就望见了汤阴县菜园镇南博望岗上的张骞祠,红墙黄瓦,气势恢宏 张骞,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功劳显赫的张骞回国后,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表彰其沟通东西促进国家和平发展的不朽功勋。所以建祠的这座高岗也就称作博望岗了 地处中原的汤阴为何有张骞祠呢?守祠的老人讲,当年张骞曾在这里治理过黄河,所以留下了张骞祠 但有人质疑,此地供奉出使西域的张骞属于讹传,证据是张骞从没有来过这里,真正供奉的而是曾任荡阴县令的张迁。多年以来,众口不一,但在此地兴起的庙会却兴盛悠远 张骞祠原规模较小,仅有石砌窑洞三孔,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重修府君庙记》石碑记载进行了扩建,这就表明这里的张骞祠最晚在明朝初年就有了 现在的张騫祠由三间窑洞式的平顶建筑组成,平顶之上增建南天门、玉皇阁等,张骞祠与玉皇阁统称“大阁”,构成了这里的主体建筑 张骞祠中间圈洞为张騫正面泥塑坐像,两边各站一员战将侍卫 两侧墙壁绘有图画,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是汉武帝时期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 这一幅描绘当年张骞曾在这里治理黄河,也是留下这座张骞祠的渊源 除此之外,这里还建有牌坊、大阁、二阁、东西厢房、配房、各种殿堂,祭祀各路神灵 整个建筑群宏伟庄重、古色古香,为博望岗增色不少,也成了这一带的地理标志 距离张骞祠西北方向两公里,在菜园镇高汉村西边的汤河与永通河交汇处,有古代桥梁双石桥 双石桥建于明代中叶,确切年代不详,目前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两桥同时建造,间距22米,且相互连接,故名双石桥。。两座连体的姊妹石桥构成一圆弧曲尺型,全貌形似“裤裆”,又称“裤裆桥”,又因洪水曾漫桥而过,也称“漫水桥” 汤河起源于鹤壁市,双石桥汇入永通河,在内黄县注入卫河。干流全长73.3千米,其中汤阴县境内51.2千米 永通河由山洪暴发冲刷自然形成,起源于汤阴县宜沟镇琵琶寺水库,由西向东,于光绪27年(1901年)命名为永通河,流至菜园镇西双石桥入汤河,全长37公里 永通桥长25米,宽7米,高3.5米(水面以上)。主拱龙门石下有浮雕吸水兽 汤河桥长25米,宽6米,水面以上高3米 双石桥上都装有栏杆,部分残失,现在均已补建 双石桥历经数百年沧桑洗礼,仍在“服役”之中,限载5吨 回程骑在火龙岗间,瓦岗乡南里于村有座凤凰山,在当地百姓中被亲切地称为庙岗 其主要庙宇是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民间俗称奶奶庙。相传,凤凰山上的碧霞宫始建于唐代 与张骞祠一样,碧霞宫也是建在凤凰山的顶端,柏林森森,远远可见,所以特意上前拜访,但大门不开,只好门缝里窥望一眼作罢 午饭吃在汤阴县瓦岗乡西头的这家烩面馆,地方宽大,食客也稀,正符合防疫要求 一碗十元,面相不错。但多日不骑,又顶风骑了一上午,以致累的食欲不振了,面没吃完,净喝啤酒了 次日,从道口回濮阳,路过龙碑小憩随拍 这一带扩建了街心小公园,是骑车歇脚的好地方 使用“六只脚”作记录,可还是在进濮阳间罢工了,留下个一个未能闭合的缺口,算计下来这一趟是190公里的路程

相关文章

  • 天台访石桥

    课前游戏。 一、我们的书签 1.连句成诗,组小组 2.读读你书签上的诗句,找到队员。 (陌生诗句,有困难,引出五言...

  • 日更|拍摄:雨后清爽 三骑汤阴

    下过雨,必是晴天,蓝天白云。 然后,我又三骑汤阴,来回三个小时,这次多在汤阴县城里溜达了一圈。 以前,不是开车去,...

  • 访诸暨西子祠

    吴越已远,苎萝村还在,亲爱的 我们不倾谁的国,也不倾谁的城 从春秋到战国,田间地头长满皱纹和青苔 父亲一直住在乡下...

  • 访武梁祠

    武梁祠,离我是那么近,又是那么遥远。它一直如梦一般是我心中的一个真实的存在。近,是因为离我的住地仅仅不到一个小时的...

  • 天台访石桥(研学)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一、游戏 疯狂下蹲,疯狂图形(正方形) 疯狂字母(天台山)。 二、朗诵古诗《》 三、游览...

  • 《庚子重阳访婺源古村》——今晚不接地

    《庚子重阳访婺源古村》 碧水石桥枫叶红, 青山老树落霞飞。 钟灵毓秀古村访, 探境蜿蜒书香闻。

  • 读《柳侯祠》有感

    文章千古承传喻, 罪贬南州启后民。 多少谪人访祠岸, 再续往圣绝学新。 余秋雨《文化苦旅·柳侯祠》

  • 访张公祠感怀

    张飞祠偏哪里寻,汉魏许都西北隅。 秦砖汉瓦存古庙,苍松翠柏醫高台。 三人三姓三兄弟,一君一臣一圣人。 张公勇猛传华...

  • 回母校看看

    得闲回来看母校, 漫步轻访岁月遥。 湘子桥头寻旧事, 韩文公祠觅新潮。

  • 双公祠怀古

    岳阳楼内敬双公, 塑像引人思绪涌。 若假子京未缮修, 美文哪得永传颂。 岳阳楼景区内有“双公祠”,祠内供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访汤阴张骞祠和双石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xj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