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长长的路,我们认真的走

长长的路,我们认真的走

作者: 梁青叶 | 来源:发表于2018-02-03 16:34 被阅读26次
    读书,一些故事,总会让你想起自己的故事,让自己动容。每一本,总有能打动你的地方,让自己思想。最近看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感慨万千,写下这一段。

    《孩子你慢慢来》长长的路,慢慢的走,初为人母的作者记录了第一个孩子的成长和第二个孩子的到来。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从小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长成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我们一开始也在欣喜的等待着自己孩子的长大,记录着孩子的点点滴滴,努力的学习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可是慢慢的被生活、被孩子磨去了耐心,温柔不再。开始变得急躁,开始不能接受孩子的笨拙,嫌弃他出门磨磨唧唧,嫌弃他玩具丢了一地,嫌弃他听不懂人话,却又时常自责不已,反思自己。我们将自己的焦虑放大了很多倍,成了一个焦虑妈妈,于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称呼,焦虑的80后妈妈。

    《亲爱的安德烈》两个不同的东西文化差异,两代人相差30多岁的人的36封家书。18岁的孩子已不再是需要妈妈怀抱的小男孩,他有了自己的思想,即使爱自己的母亲,也和母亲有了距离。母子二人共同努力,重新认识彼此,通信是母子二人心灵的碰撞,但是也彼此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母亲以这种方式走进一个十八岁的人的世界,儿子感念用三年时间和记录了永远难忘了生活岁月,感谢母亲和他有了连接的“份”。

    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可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逃离父母的唠叨,甚至有时候把牵挂当成一种负担,我们不愿意去沟通,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打电话永远都围绕着吃饭穿衣和天气,其他觉得无话可说,更觉得不知道怎么去沟通。

    《目送》被引用流传最广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一生目送,我的理解并不深刻,一开始我读的有点心不在焉,总觉得缺点什么,总感觉每一篇都是欲言又止,说不尽道不明的。真是太难描述这种感受,父亲的去世、母亲的苍老痴呆、孩子的离去、朋友的牵挂。她的失落与寂寞脆弱,她的放手。是不是和我们的父母也是一样的呢。

    看着我们长大离去,父母应该是喜忧参半的吧,此刻我就在想,目送着我们一次次的离开,面对我们每次说你回去吧,不用管我,他们的心里是怎么的想法呢?

    我们都是父母的子女,也是子女的父母,我们是不是也会像父母一样看着自己的孩子渐渐远去。可是能承受孩子长大的渐行渐远,目送他远去的背影,也能承受父母慢慢老去,能承受生命的逝去吗?

    从新生到长大离开到苍老死亡,作者用她的经历记录着生命的轮回,感悟着生命的过程。一直觉得死亡离我很远。前段时间,亲眼目睹了一个40多岁的亲人的离世,才发现生命如此脆弱,死亡离我也是这么近,只能眼睁睁看着年幼的弟弟妹妹悲痛欲绝,我却无能为力,连劝慰的话都无法说出口。一直在想我们要怎么面对美好的生命呢,怎样走过自己的一生才不辜负呢。

    4岁的儿子在他的太太(他爸爸的奶奶)的去世后哭着给我说,妈妈,太太死了,我很难过。我安慰他,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太太会化成天上的星星看着我们好好的生活,我当然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又能怎样向一个4岁的孩子解释连我自己都不是很理解的生命呢。

    此刻的我正在经历人生的低谷期,家人的担心、朋友的劝导都无济于事。因为我明白真是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希望走出低谷,我能看见彩虹。一路走来,能够细细体会、感悟生命,带着爱和释怀好好的生活。

    长长的路,我们认真的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长的路,我们认真的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bu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