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五大核心理念中的一个或几个,谈谈所任教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阐释自己新的具体做法。
阅读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收获颇深,不禁想起了开学之前我们通过网络参加了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那天上午聆听了崔允漷对课标的整体解读,从课程的修订依据,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和新教学与新评价的建构四个方面,用专业的视角,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例子为我们整体解读了课程标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举的几个例子,正是这几个例子,把似乎有些枯燥的理论讲得透彻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讲课程标准的修改依据时,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建筑一一上海龙和北京凤(大兴机场)的例子,告诉我们课程标准修改的依据之一是迎接时代新挑战,需要有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光有钱,没有创意,的土鳖;光有钱,没有美感,是土豪。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每天只是刷题,何来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我们最缺乏的并不是高分,而是创造力!
此次课程标准的四大亮点分别是两突破和两推进,两突破指的是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两推进指的是内容结构化和学科实践。
核心素养指的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养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观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核心素养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方,关键能力指的是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是愿意并习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价值观是寻求或坚持把事做正确。这次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是从双基,能力到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同样需要知识和技能,就像考驾照里的交规和移库,是做好第三个环节的基础,而第三个环节路考(能力)特别重要,但这也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能够安全礼貌地上路行驶。所以驾驶的素养包括安全驾驶,礼貌行车和尊重生命这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分别对应了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这个比喻恰好处,而要做到尊重生命,只靠刷题是不够的,不仅需要驾驶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训练,而且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思”,简单说就是有内省自查的第三只眼。所以说,核心素养是具有情境性和反思性的,学生只是会用公式算题远远不够,我们的方向是让学生会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结合五大核心观点,即基于未来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和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结合我所任教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我对于未来教育观比较有想法。
未来教育观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这个观点非常切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精神,我们心理健康老师以此为课程标准,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教育,以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让学生具备心理韧性,从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获得体验,体会感受,在分享中获得提升和成长,最终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开发。
可以说,心理健康课的理念一直都是面向未来的,而且尊重每个儿童的“现在”,所以,心理健康教师的视野市开阔的。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把相关主题的好的教学设计统统拿来,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活动方案,以其获得最佳的效果。同样,心理老师业不局限于一校一地,我们学校虽然可能只有一两个心理老师,但是我们在新乡市心理教研员的组织下,在疫情期间,每周一次网上教研,效果斐然。今年暑假,我们更是在济源县任泊老师的组织下,天南海北几十个心理老师,组成一个教研群,以北师大余国良教授编写的七年级心理健康教材为备课对象,每周一节,每周一研讨,反馈,实践,各展所长,各抒己见,把心理健康活动的共同体化,创造化,信息化体现得淋漓极致!
我们心理健康学科虽然很小,但我们在课程理念上却一直在未来发展的路上。我们唯一存在的不足,就是评价方面的缺陷。由于心理课不考试,所以缺乏客观公正又有效地评价方法,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讨和实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