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父亲打电话给我,谈起来刚上初一的妹妹。说起来要给她补习功课的事,爸跟我说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跟着她自己的老师上补习班,一个班二十来人,一学期一两千块(我和父亲一致认为没一点用)。其二,找一线老师一对一辅导,这个是一小时五十,虽然不贵,但时间抓得紧,这样算来,一年差不多要两万多。说实话,虽然打电话来是征求我的意见,但我明白,这种事大早上给我打电话,只能说明,我爸是相当愿意,我妈则是有些犹豫(毕竟我妹基础在那里摆着)。他俩显然是谈崩了,而我爸打电话给我自然是想寻求我的支持,否则不会大早上给我商量这事。
我自然是支持的,但是有些话想讲但又被我咽下了。我想问,为什么有些家长非认为自己学生的老师开的私班就一定是教学生学习的?人家打的明明是托教旗号啊,就像你手机斗地主,剩个王炸去托管,你没理由认为系统会默认出王炸而不是单王。
再者,找一对一的任教老师自然是好,可是呢,不代表你就只看期末成绩吧?还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为了督促我,强行逼着我学习预习。年级低时打着我骂着我学,一棍子下去打在脚踝上血能顺着下来流到脚后跟。后来年级高了,父亲文化水平不够了,就想尽办法试探我水平。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让我用铅笔做题,不管是随堂的课堂测试,还是回家的作业。等我做完了他记下答案,然后把我书本的答案擦掉,后来发现本子上有痕迹,他便更绝,自己乱写一遍再擦掉。
那个时候我没有家教,没有补习班,但是我的寒暑假比上补习班的人更苦。哪学期开学不是头一星期就背会了一学期的语文古诗?哪学期一开学不是已经掌握了一学期的数学公式?
过去父亲对我很用心,尽管家里条件不好。还记得,我多少次想学画画但是就没敢吭声。当时不知是多么的热爱,但是我知道家里条件不行,就没敢提(那时我不到三年级)。从小父亲便教我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礼义廉耻,所以,一个整天馋的闻到别人吃零食味道就咽口水的人,从没有捡过地上的零食,从没在酒席饭桌上去跟比自己还大的孩子抢过鸡腿。无非当时父亲只注重注入,总是打骂的让我接受,而从没有过鼓励。因此,中学的快班第二名,从此叛逆了。
到了我妹妹初中我才发觉,我和父亲过去一直看到的她物质的优裕,以为这样的环境很好了。直到真正的去看她的成绩才发现,父亲对她远没有当时对我用心。过去是没有条件,自己 生产 条件,而如今却是花钱买条件。天天玩手机看电视,他们不管,觉得烦了骂几句,而让她被动高效率学着的代价却是一小时五十块钱。试想,她一天能高效率多少个小时?
有些事,不见得花钱才能出效果。就像男女朋友谈恋爱,一开始男的百般去讨女生欢心,去扮小丑、去各种献媚。无疑,女子此时是幸福的。在一起后,男的开始打拼,让女孩穿金戴银,衣食无忧,女孩却天天郁闷。可细想觉得男孩付出的所给的不比以前少啊。可曾想,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幸福是用钱买的,而过去,每一个笑容都是用心去打动的。
所以,今天与父亲谈话的结局很自然,妹妹去上一对一的辅导班。但是我对她的提升并不抱太大希望,我想父亲也是这么想的,无非是对她的一种弥补。那是早些年父亲把本该花费给她的精力给了这个家,所以今天家里二层洋楼吃喝不愁,而我妹妹确实少了父母精神上的投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