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杨绛先生的一段话
做任何一件事,一开始就拼尽全力,付出全部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越来越疲惫,没了冲劲和热情,一开始有多用力,后来就有多无力
太用力的人,一旦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心态就容易崩;而轻装上阵的人,回旋的余地更大。真正坚持到幕后的人,靠的不是冲劲,而是恰到好处的投入和喜欢。
非常喜欢这段话,尤其是恰到好处的投入和喜欢这句。
首先是要喜欢。喜欢是基础,没有了喜欢,就犹如无源之水,无从谈起。就像学生学习功课一样,对某一功课产生了讨厌情绪,这门功课大概率是学不好的。
我们学习写作也一样,首先要对写作上的喜欢,才能让坚持更为长久,而且让坚持变得更有意义。如果没有了喜欢,就谈不上坚持。即使是有人能坚持一年二年,甚至是更长时间,也是没有用的。这样的坚持,其实不是坚持,在我看来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因此,培养喜欢与确立喜欢很重要,让我们的坚持变成一种自然的行为。变成如果不去做,反而是一种痛苦,那么做就是自然的事了。
其次是投入。有了喜欢,就会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是金钱去做。做任何事,不可能轻易就能成功的,一蹴而就的事,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投入,是把喜欢的事变得持续。如果有了喜欢不去投入,不去实践,那么喜欢也会随着时间的消磨,也会慢慢变淡,甚至是消失。
有了喜欢与投入,那么恰到好处才是最难的。我理解还是度的问题,要有恰好的喜欢,恰好的投入。
恰到好处是最难把握的,如果只是空想而不做,只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每天都不遗余力地,或是超负荷运行,那也将是过犹不及。
人就像一台机器,需要平稳的运行,并需要不断的保养,才能保持机器的完好状态。即使有时会超负荷,也只能在短时间内可以,一旦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会对机器造成损伤,甚至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我认为自我感觉舒服就是恰到好处。也即随自己的心意就好。就如我们写文章,能够多写就多写一点,如果写多了感觉累,就可以少写一点。
就像细水长流,时间长了,流量自然就到了。如果泄洪般地大流量,容易伤堤。
如果有些人喜欢开局即冲刺,还感觉良好,我想这应该也是可以的。有些人,喜欢暗自蓄积力量,到最后迸发也未必不可。只要找到舒服的状态,并按照这种舒服的状态走下去就行。
过程我们要执着,但我们不能有执念。
执着是为喜欢而坚持一以贯之去做,但执念则是要达成心心念念的目标,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甚至会出现行为的偏激。如果有了执念,就可能会一开始有多用力,后来就有多无力。
因此“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能是更好地状态。但这好事还要做的,柳还是要插的。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功不唐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