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难以改变教育难以改变,是因为教育的范式还没有发生改变。“范式”是一个领域里人们对现实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成了我们思考和行动的默认前提,并进而塑造着整个领域的基本形态,影响着它的发展方向。范式就像计算机的底层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不改变、不升级,仅靠不断开发新的App并不能给系统的效能带来质的提升。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范式和大工业体系背后的运行逻辑高度拟合。它暗含了如下4个假设:教育等于学校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传递学科知识,教育唯一正确的方式是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的灌输,以及学生大量的反复训练;教育唯一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明晰了这些假设,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里的霍格沃茨学校明明是一所魔法学校,它的教育方式看起来却和我们身边的学校没什么两样。明晰了这些假设,我们就会明白,如果不改变教育的范式,即便教育技术再进步,我们对教育技术应用的想象也不会比100年前的人高明多少。有一家机构对未来的教育做出预测,他们预言250年后,知识能够通过植入大脑的生物芯片传递,人类再也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受教育的时间将从十几年缩短为几周。我简直要怀疑做出这个预测的人是不是得到了1900年那位法国插画家的真传。
自己从教以来也经历了几轮教育改革,感觉改革进步不大,有专家多次提到我们依然沿用的是工业体系的教育范式,原来是“范式”没有改变,教育改变就不大,就如上面这段文字中提到的一样,操作系统没有变,只是花样翻新的应用,不会对用户有质的改变。不禁想到,难道人类真的如《三体》中所言一样,科技被质子锁死了吗?看到最近几年的芯片大战,芯片设计制造7纳米、5纳米、3纳米……,一直在这一领域竞争,人类科技会出现如小说中的多维科学领域的探索吗?作为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教育,需要做出更大的探索,通过教育改革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