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指虽然知道如何做,却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著名的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出版的《创新求胜》中,第一次系统提出基于显性和隐性知识的seci模型,他们认为知识转化有四种模型:从显性到隐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隐性,从隐性到显性。
从显性到隐性。
你通过读书、交谈、参加讲座等学习形式获取的显性知识,通过你的理解、实践内化到今后的行为中。《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里开篇谈到素养一词的含义,素养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一个人的气质里就包含了他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这就是一个从显性到隐性的过程。
从显性到显性。
一个人学习过的内容,经过思考、转化,以自己的方式清楚表达出来。就是一个显性到显性的过程。课堂上师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写了一篇心得,通过学生的呈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显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国外课堂经常会要求学生make a presentation,presentation也可以说是知识从显性到显性的过程。
从隐性到隐性。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哪些是隐性到隐性的部分呢?隐性的部分可能包含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前拥理解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课堂,虽然大家学习了一样的内容,但是其隐性知识的不同,导致了转化后隐性知识的差异化。
从隐性到显性。
把无法言说的知识(即缄默知识),经过总结,抽取其中的核心概念,高度概括后清楚表达出来,以使人明白。
四种知识模型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有何意义和作用?
教师要进行学情分析,即搞清楚对于学生来说,哪些是他们的隐性知识,哪些是显性知识。进行区分后,把学习过程中的隐性知识帮助他们显化出来,这样在学生头脑里就形成了概念框架。
下一步,教师再引导学生把显化后的知识转为隐性知识,内化到他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指导学生接下来的行为,形成一个显性——隐性——显性的学习闭环,即契合了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
对于教师来说有何意义和作用?
首先是理论的重要性。没有理论为基础的行动是凭着感觉走,处于浪漫期。而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一个从浪漫到精确的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过程。经过理论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就有了依据、评判标尺和预测,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
其次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书中说“抽象化、概念化越高的能力才越容易迁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里讲到素养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人怎么认识世界,怎么思考世界,集中反映了一个人在智力、学识上的素养。这样的能力就是可迁移的能力,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习的可迁移性,意味着教师自身首先要有理论基础,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才能够引导学生走向专业学习的道路。而专业化的基础就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因此,今后不管是自我学习,还是引导学生学习,都可以通过seci模型分析,它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框架和概念,用于指导今后的学习。
今日共读完的感受,mark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