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日定格在光棍节&购物狂欢节双11上,挺戏剧。
今年的生日,该写点什么呢?这是一个比写报告还头疼的话题。每一年都过得特别快,来不及总结就结束了。
前阵子看了大卫·芬奇导演的一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终于想到一个思路:以终为始。以后年纪大了,在回想起我当初在某个节点为什么做出那样的决定时,可有迹可循。那26岁这一年,我都在想什么?
我开始想:唯健康不可辜负。
这一年,感受到“至暗”时刻,都是身体在向我反抗的时候。负能量、熬夜、负能量自我抑制、压力等等,所有不良的东西,最终都向身体一一反馈。
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东西,没有任何人可以彼此相互真正的理解,因此才有那句“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好长一段时间,在自我困惑着,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不知所然。我可能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面对很多事情习惯性从最坏的结果往回想,这导致更容易产生恐惧。
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用我妈的话说,叫总有贵人相助。我很庆幸,在我非常困惑时,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了她的故事,她说她因为去健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此处cue下小洁如)
行动派如我,随后我便报了瑜伽。接着,挤时间偷时间拿时间去练瑜伽。21天试课后,我发现我是可以上瑜伽课的。这感觉就像六年级时意外考了年级第一,我突然发现原来稍微努力下我也可以读书的感觉一样。
小财迷如我,既然交了半年的钱。为了对我的钱负责,我更是想着办法挤时间去练瑜伽。身体还是很实诚的,坚持就会有反馈,认真就会有进步。
由于太穷,我并没有上私教课,而是只上大课。后来,有一个学员,戏称我为“学霸”,她们问,“你不痛吗?”我抿了一下嘴角,没有回答。
我从来没接触过瑜伽,没练过舞蹈。从头开始练瑜伽,随着难度增加,不痛是不可能的,我只是没说我只是没叫。每次难度较大的动作,就会有很多学员会喊叫。她们觉得没有叫的人是不痛且轻松的。接着老师会过来给没有叫的学员加难度,她会问“可以接受吗?”我没吱声。“还可以接受吗?”她继续加大难度,我还是没吱声。
我为什么没有喊叫?第一,因为老师说过练瑜伽过程中讲话会漏气,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自己调整呼吸自己进行梳理,我是好学生当然会听专业人的话。第二,说实话,难度越大越痛,但我很清楚老师一定会在每个动作后面进行倒数,“5、4、3、2、1,好,休息一下”。因为我很清楚,熬过了短暂的痛之后,立刻可以得到休息,而更明确的是下一次我可以做到更难的动作。
我很开心。在练习短短几个月时间中,我听到了所有带课老师的表扬,他们都说“你进步好大!”嗯,我的身体也感受到了。前两年工作,很累的时候,我只能采取刮痧的方式,整个后背都是黑紫色的。而苦练瑜伽可以减少去按摩的次数,精神状态也变得好一些。(此时有一些小嘚瑟的表情包)
有人说,“该在拼搏卖命的年纪,你居然谈健康?!(义愤填膺.jpg)估计是没什么抱负的了”。但这一年,我最深的体会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仅此而已。用健康换钱,不值得!(那可能是资本家下的陷阱)作为一个潮汕人,从生意的角度上理解,用“长远”交换“短暂”,绝不是能长期发展的策略。
我在想:开心点吧,人间值得。
今天刚看完《奇葩说》最新一期,辩题是:身在外地我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父母说?我是反方。理由是人在江湖不开心的事多得去了,“哪一件”是老几?该从何说起?不知道怎么说那就不说。
关于开心这件事,李诞曾经说过“开心点吧,人间不值得”。这一年的我,却觉得开心点吧,人间值得。
长那么大,人生压力的至暗时刻应该是在初三,从小破农村转学到国际一线城市深圳。在农村,学习对我来说是开心的每天都在收获和进步;来到城市,学习对我来说是痛苦的每天都有压力和嘲讽。青春期的我,从来不会将自己的不开心跟任何人包括父母说。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想对当时的自己说“那都是小场面,开心点”。
我很开心。工作三年后的我,还是有一点进步的。我开始会制造开心。比如在母亲节突发奇想跑回家,给老爸老妈送了一个礼物,把爸妈逗得好开心,然后自己也好开心,还被朋友戏称为母亲节最佳。我开始去表达自己的不开心。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不照顾别人情绪的变相宣泄负能量。但初三的经历告诉我,自己承受太多负能量而不寻找垃圾桶来倾泻,我可能会变成一个不会开心的人,且距离自己想成为的人越来越远。
这一年,我才发现我可能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像我这种神经大条的傻大哈,很容易开心也很容易不开心。这一年,我突然发现,我已经这么多岁了,如果人生是一条线段,我希望开心的比例比不开心更多。我愿意相信人间的美人美事和美食美景,都值得开心。
我想,世界那么大,多看多得。
由于工作福利,这一年年初,第一次出国,去了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柬埔寨。5月份,去了台湾。9月份,去了杭州。2018年原定了三场出行计划意外提前完成。去的地方太少如我,居然觉得还是大深圳最好。
有一点点遗憾,每次出行都生理期,导致无法完全释放天性。旅行对我而言,最大的功效就是开拓眼界,实地体验。由于天性慵懒出行从不做攻略,这导致可能由于自己的眼瞎错过了一些美好,但也让自己的体验更加纯粹,而没有掺杂其他的观点。眼见不一定为实,眼见却一定实实在在。
出去看一看,可以颠覆你脑中对某个地域的臆想或刻板印象。而旅游广告鼓吹的旅行是一场自愈之旅,这个观点我从来不敢苟同。因为不开心的时候吃什么东西看什么美景都存在索然无味的风险。世界那么大,世界并没有义务来舒缓你的焦虑和不安。所以带着极大“功利性目的”去旅行,可能最后没能拯救灵魂,却累倒了身体。
走出去看到的是真实的世界,而在书中也能发现广阔的天地。说来实在惭愧,俗人本俗就是我,作为小财迷忙于赚钱,冷落了对精神世界的搭建。这一年,在极强的自我控制之下,终于读完一本小小的《东坡传》,以及读到一半的《今日简史》。虽然今年并没有比去年更博学了,但是也算上勉强踩到对2018年计划的及格线。(18年计划读1-2本书,就是对自己要求这么低!)
这一年也看了好多部电影,边看边忘。终究是没能做到看一部写一篇观后感的自我要求。在电影院里看到感触比较大的是《我不是药神》“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也是导致我今年将健康这个关键词排在第一位的原因之一。《欲望都市》系列“事实是:单身女子这条路并不好走。 因此我们偶尔需要一些特别的鞋子,让这条路走起来增添一点小乐趣。”还有《本杰明·巴顿奇事》“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惧孤独。”这些都是让我对友情、亲情和爱情感触比较多的电影。
电视剧看了一部韩国的职场剧《未生》,职场那么大,该看就看,不该看就不看。迎难而上或知难而退都不可耻。千万不要把职场当成所有的一切,挺可悲的。假如职场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骗回去!
今天在一家实体店看到一把可爱的尤克里里,心里一激动,立刻在网上买了一把,挑了我最爱的蓝色。
接下来的一年,我希望增加一点点音乐魅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温度和光芒。
你好呀!27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