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了家之后,开始学着做家务,才发现若想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消耗很多精力时间;当自己学着带小孩之后,才发现带小孩有时甚至比工作还要累;当无意中在凌晨四点左右碰到卖鸡蛋饼的摊贩已经在生火、和面的时候,才发现运营一个小吃摊需要日复一日起早贪黑......看到过了,经历过了,才知道过去不以为然的事情真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大部分人都逃不过那段年轻气盛、心高气傲的岁月,特别是在做学生的时候。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不屑。嘴边常挂“不就是......吗?”。不就是上台发个言吗,不就是写个文章吗,不就是组织个活动吗?有什么了不起,要我去做肯定比他做得好,只是我不屑。
这真是个好用的句式,让自己心理上占尽优势,让自己的幻想和意淫得到最大的升华。潜台词是这很容易,只是某某有机会去做罢了,如果自己去做肯定比他厉害,这是对自己的不作为最华丽的托词。现在想来能这么说,敢这么说,是因为你仅仅是个无足轻重的看客罢了。
可你不可能一直是一位看客,总有轮到你的时候。当轮到你上台演讲,腿却不听使唤打哆嗦,脑子空白话不完整;当要你去写文章时,却不知如何下笔,下了笔发现逻辑都说不清楚;当让你去组织活动时,却发现一切都乱套了,要么该做的却想不到,要么想到的却做不好。本以为很简单的事突然变得那么难。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因为是看客所以能够说风凉话;因为是别人做,所以一切都不费劲。那些别人做的看似简单的事,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2
常常想要做某件事之前,觉得自己什么苦都能吃、什么都不怕,想像着自己将如何历经千难万阻实现目标,于是热血沸腾,一身勇气。可真正做的时候,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难就退,一触就溃。
光用脑子幻想是不费什么劲的,从开始到成功,即使中间万分曲折,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最多几天就完事了。好比看小说看电影,看别人升级打怪、把妹交友、功成名就,一个故事几个小时就浓缩了一生,当然精彩。
可真实的世界却精确到分分秒秒,无法快进。无数个难耐的日夜,无数个挫败的瞬间,让你感到无望,让你看不到自己成为大侠的那一刻。你没有主角光环,你没有奇遇,你也仅有这一生。
学生时代,憧憬未来是不设限的,感觉只要自己努力,什么都能做到。可步入社会后,经历的越多,越发现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即使是再简单的事情,也没那么容易。
打个比方,比如早睡早起。这件事情够简单吧,简单到不需要你看大量的书籍,不需要你有太多的社会经历和积累,不需要你日复一日地刻意练习,无论你是男女长幼,你只需要定个闹钟,可能连闹钟都不需要。人们都知道它的好,想做的人又有多少真正能做到?
再比如跑步。不知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坚持每日跑步列入了自己的计划中。跑步想像中很简单,每天找个时间迈开双腿就行了。别跟我说没时间,十分钟跑个1500米应该不过分吧。但就我周边的人来说,计划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3
为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却没那么简单?
第一,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这句话太出名了,让我觉得写出来是废话,但这却又是实话。我一直认为缺乏行动基础的所谓的勤奋思考,是自己懒惰和怕麻烦的遮羞布。
第二,你的身边有太多干扰。你想减肥,却经不住食物的诱惑;你想早睡,却还想再刷几条朋友圈。我们的大脑就喜欢选择去做那些简单直接并能得到快速回报的事,所以大脑常常下意识把短时间内获得不了快感的重要事项的优先级放到最后,先做让自己觉得爽的事。
第三,你根本没那么想要。你只是说说、想想而已。我曾经被安排给领导作讲解,因为没有经验,所以特别紧张。稿子怎么也背不全,几次预演都举止僵硬,还出现忘词的情况。当时压力特别大,不想丢人。于是走路、吃饭、睡觉的时候练,专找人多的地方练,利用各种能想到的时间和场合练,最后终于获得了较好的表现。很多时候往往不是你做不到,而是这件事对你根本没那么重要。
找到了原因,便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首要的是去做。想是必要的,是做的前提,但不是一直想。计划赶不上变化,等你貌似想明白了再去做,可能会发现与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去做,边做边思考,在实际过程中去解决去调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脱离实际的想和说是个笑话。
重要的是定好优先级。每天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事情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为避免时间被大量无关紧要的事情占用,你需要确定事情的优先级。可利用“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四个种类,如此能帮助你决定什么事先做,什么事后做。
关键的是强化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一件事情对你来说没那么重要,同时不能立即获得快感,那么我们往往会找各种理由进行推脱。尝试给大脑发指令,让你的大脑认为这件事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比吃饭睡觉还重要,让自己无处可躲,无处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