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写于2014年的暑假,未做删改,希望尊重自己以前想要阐述的东西。
见解浅薄,接受批评和建议。欢迎大家来后台敲我。
文艺作品乃至现实生活中,两性之间、忘年之恋的话题数不胜数,但究其心理机制,我进行如下几点分析。诸多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恋父与恋母情结。分析以上一些任务产生这些心理倾向的原因,可知,主人翁的情感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
一,是青少年时期位的足够的直系亲属关怀,造成人格失调,对亲情之外的关爱嫉妒需索,从而让孩做出异乎于常人的情绪反应。
二,是家庭关系不和睦,如单亲或离异,父母作为榜样所做行径,会影响儿女的判断力和人生观,往往令他们挣扎,逃离家的阴影,却不免重蹈覆辙。
三,是女性恋父于男性恋母的天性使然。作为第一性与第二性的符号,男女两者在生理力量上、思想情意上、社会使命上、从属地位上都不大相近。这使得他们必须把现实的期望兑现,需求更强的一方,链接关系,辅助自己的成熟与成长。譬如师生恋、父女、母子,这类搭配均是心理需求与缺陷造成。
以下分为两种组合的类型探讨,一为沧桑失意的中年男人与叛逆轻佻的女孩,
二是成熟风韵的妇人与懂事压抑的少年。
一.所构成的父母连符合传统生殖观念,与西方神学观众女人是男人身上一根肋骨的宗法。女儿听命于父亲,且受父亲宠溺。她是他青春、希望、生命的延续。成年男子提供充足物质以作奠基,让女孩自由任性的成长,塑造成自己欲求的类型。他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中磕磕碰碰,因而寻求她作为梦幻岛,或将她培植为温室花朵。
但往往被别人摘掉,《洛丽塔》她与情夫私奔;或养出一株毒花,《水果硬糖》她把他捆绑虐待;甚至为护花而牺牲,《这个杀手不太冷》他为她复仇丧生枪下。好花堪折,养花人也不乏呕心沥血。
女孩的恋父情结多源自于父爱的缺失或异形,致使她对男性心怀畏难或依赖的心情,极易爱上年长的,安全的可靠的大龄男人。
二.所构成的母子恋,则契合希腊神话故事的俄底浦斯情结,男子弑父娶母的天性。母亲对儿子的占有欲,控制欲。如《朗读者》,成熟的列车女管与青涩的高中男生;《教室别恋》风流女教师与男同学;《毕业生》岳母与女婿;《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小男孩与美丽的少妇。青涩少年的爱恋炽热,与少妇柔而烈的情欲一拍即合。
她可弥补他命中缺少的母性关怀,带领他探索身体奥秘,而他纯真狂热的爱慕,也可满足她膨胀的虚荣,让她沉浸于幸福体验。
结果总以少年成长,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并摆脱以往的母性的保护而告终。此类作品中,女性多被神圣化,不幸命运加诸于她,她承受痛苦时,拯救或启发了男性。
男性也大多知恩图报,用尽方式回报她的付出。除非作品的核心是批判伦理,则会令他们下场非病急死,饮恨终生。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即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无论年纪大小,都习惯于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是情感上的一种包袱。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大多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总是顺从母亲的指令,抑制自己的情绪和意见,依附母亲,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究其根本,只需要明白,爱是本能,无需压抑,不要逃避,面对爱,去拥抱它。
我的世界没有道德准则,只有爱与不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