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
陪练生活 | 你不会永远不洗澡

陪练生活 | 你不会永远不洗澡

作者: 悦和天使 | 来源:发表于2022-11-25 16:59 被阅读0次

        早上醒来,十天来第一次可以自己去喊娃起床。喊一声就醒了,我转头去准备早餐。等我再次回到他房门口,他在穿衣服,我倚在门框边,一边享受着这早晨难得的几分钟缓慢,我知道我重视和他的这一点一滴的连接。边看着他套上球裤,那条瘦腿包裹在黑色的训练裤里,我心里一咯噔——这个娃已经三天没洗澡了。

        怎么会呢?怎么会没洗呢?

        周日请假没有训练,周一队里惯例休息也没训练,昨天训练回家19:30,吃饭、写作业着急忙火的,心里就惦记着21:00德国-日本,所有心思都在赶紧完成作业,赶紧……赶紧……终于在21:05的时候从书房出来,全家一起进入世界杯状态——零食、水果、茶,这位小朋友还拿着纸和笔,因为教练的作业是写观后感啦……我脑海中关于他昨天晚上最后一个画面是,他在睡前准备,我兴奋的拿着咪咕冲他身边:“日本队,日本队反超啦!”,“完全没角度了,面对高大守门员还敢挑射,牛!”,他去睡了,我和先生接着看完下半场……

        想到这些,似乎特别能理解这个娃当时不会有任何一根神经会可能关注到“洗澡”这件事。可为母的那份忧虑呢,那是不可能会没有的,这爱卫生还是得养成吧,被人嫌弃的娃可不是我想看到的?几年前走进一个教室听到女生告状“老师,他总是不洗澡不换衣服,真的熏死了,每天都想吐……”我抬头望去,那是一个学业极其优秀的娃,数学六年没有100以外的分数,作文写得好,足球还半不训练的样子踢主力。那个场景我至今历历在目,我可不想他遭人嫌弃。

        “你看你……”这样的句式到了嘴边,又抿住了嘴唇。

        “儿子,一方面呢,我还是会有点担忧…”

        “怎么?”他愕然抬头望着我。

        “算算你已经第四天没洗澡了,担心你的体味让你们班的女生受不了。”我们都知道

        “哧~”他哧的一声笑了,还好,友谊的小船没翻。也是,我只是友好地说了一个事实,我也仅温和的表达了我自己的感受。

        “同时呢,我也想着这是你的事,对吧?”他起身朝门口走来。

        “我相信你不会永远不洗澡!”我乐呵呵的对他说,两个人抱了一个一起去吃早餐。这样的早晨,我看见了他,我知道我关心他,但我更知道我是我,他是他,他有他自己可以管和决定的事,不抱怨的表达是我可以选择的,甚至讲笑似的乐一下,也是我做得到的了。这是一个有一些些距离,又有那么一些些连接的早晨。

        上午跟阿德勒的同侪研习时,我分享了早上的这个画面,我自己也边分享边笑了好一会,感慨万千啦,真心感恩自己亲子关系中这样的松动,我的眼里看得见这些。

        一年前,阿德勒心理咨询专修的最后阶段,我的早晨画面会有另外的一翻天地。我的“情绪事件”里记着,儿子被叫起,我厨房忙碌,做了好几样早餐,结果他一动不动的趴在桌上,抬头看着钟,时间逝去,东西没吃,我另一翻忙碌,忙着提醒快点,忙着说道理“再时间紧也要吃东西”,忙着抱怨“动啊,大口才能快呀,不动是永远”,忙着打包“没吃什么,带路上去”,忙着威胁他不吃就别去学校……我先生也加入了训话的行列……我的眼里只有“吃”,火光四射,紧张而低沉的那个早晨,哎……

        你注意到了吗?我这个妈妈的眼睛一直在哪里?是的,我盯着孩子,他起床、穿衣服、读书、吃早餐、喜欢不喜欢、时间紧迫不紧迫……全是这些。盯在孩子身上的时候,那么我和他的亲子关系确实是比较紧密,同时就会少了一点自由度,如果这些再勾动着我们自身的早年印记,那这时候我再是导师,再是PD工具如何熟练,都是浮云,人的自我保护会放在最前面了。

        教授的陪伴,让我看到了自己对高中吃错药耳聋的经历,这段记忆我一直记得,并不是忘记的,这些年不止一次去看见它。然而那个跟在妈妈身后的蜷缩着的亦步亦趋的的小孩,它内心的慌乱却从来没有人抚慰过。没被抚慰过的幼年情绪,在成年后的生活中会时不时的被勾动,吃是保护身体的,不吃就容易让我不安,不吃会勾动我对生死的不切实际的没有弹性的恐惧。被抚慰过后,心的感知会理有弹性,行为也不至于冲动而出。

        一周后,教授又帮我做了一段亲职工作咨询。一年后再来看,短短几分钟里,她关心我一个星期的细微变化,我被鼓励被接纳;她关注我可能存在的偏激点的认知基模——我的事比孩子重要;她带着我回到画面中,同时也让我身体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记忆。我随着那时候的感觉去寻找我重视的事与亲子关系恰当的距离的平衡。

        通常,家长很重视的事情,往往就会有强制性,这是不知不觉的。虽然,我们通常说的是很温和的一句话,可是传递出来的强制性的讯息,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强制性就容易引来反抗,可能是激烈的冲突,也可能是无言的抗议,但这背后都有孩子为自己抗争的力量。

      心柔软后,学到的方法就自然出来了。我可以跟他说我的需要,我重视什么我欣赏什么,我可以分享我的价值观,我也可以真诚的尊重的向他提出具体的请求,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也许我的请求可以是——当你洗澡间隔破了记录的时候可以分享给我。

        阿德勒学派,就是这样温和而有力量,自主而感动,老师和同侪们的陪伴、支持都往往是涓涓细水长流,润物细物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练生活 | 你不会永远不洗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pz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