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当记者的时候,最怕开选题会议。除了要报题目,还要论证读者为什么要看,为什么要现在写,跟其他媒体类似的题目有什么差异。
如果题目一直说不清楚,总编辑就会抛出一句话:“请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观点是什么?”“一句话?这么复杂的内容,怎么可能只用一句话就讲完,那未免太小看我的题目了吧!”记者可能都会这么想,但只能用更多话来说明,气氛往往更僵了。总编辑最后会总结:“如果你无法用一两句话讲清楚,代表你没想清楚,那读者就更不清楚了。”
在繁杂混乱的信息中,能够用一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代表你的观察与思考缜密完整;如果无法用简单几句话说清楚,就代表你还没有想清楚。
这就是观点力的核心。不仅具有独特见解,更能直指核心,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让人轻松了解你的看法,牢记你想传达的观点。
不论是写作、简报或演讲,一句话的力量,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一句话最简单有力
简单的力量,往往最不简单。乔布斯曾跟广告公司开会,争论一支30秒的iMac广告片该放进多少信息。创意小组认为只强调其中一个主要特性,效果会更好,但乔布斯认为还有四五项重点应该要说清楚,双方僵持不下。
后来团队负责人克劳从笔记本上撕了五张纸,揉成五团纸球。“乔布斯,接住!”他边说边丢一个纸球给乔布斯,乔布斯轻松接住了,还反丢回来。“这就是成功的广告,”克劳说,“现在再接住这个,”他同时把五团纸球都丢向乔布斯,乔布斯却一个也没接到。“这就是失败的广告。”克劳说。后来乔布斯让步了,同意制作单一信息的广告。
“你要人们注意的事情越多,他们记得的事情就越少。”《苹果故事:乔布斯的简洁之道》作者肯·西格尔当时就在现场目睹克劳的示范,“如果我们想给人们一个好理由去试用iMac,就得挑出最引人入胜的特点,再以最引人入胜的方法去呈现。”
一个产品的特点,也就是一篇文章的观点。小说家卡夫卡曾说:“一本好书,就是一把凿开内心冰海的破冰斧。”这把破冰斧能一刀切入核心,改变读者的认知,这就是独特的观点力。
观点力,越短越有力。一般来说,如果在十五到二十个字之内写完观点,读者能快速读完,产生印象,甚至还能复述转达,这样就能呈现一句话的精准力道,因为整篇文章就是在证明、传达这句话的内涵与意义。
一句话也传达了自信心与信赖感。川上彻也在《一言力》中指出,明确传达说话者想表达的内容,产生让他人信赖的力量,称为“断言力”。伟大政治家、宗教家与经营者,都是通过断言力俘获人心。
知名广告文案达人布鲁斯·巴顿主张,耶稣是优秀的广告人,他写出了最佳广告文案,因为耶稣使用的技巧就是浓缩信息并作出断言。例如《圣经》上说“爱你的邻人”“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虚心的人有福”。
我也很欣赏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机智幽默的话语,“毫不危险的想法根本不配称为观念。”“穿在自己身上的叫时尚,别人身上穿的就不是时尚。”“男人可被分析,而女人只能被疼爱。”
对读者而言,一句话可轻松了解、咀嚼玩味;对作者来说,却得持续锻炼,长期累积一句话的能力。
在瑞典担任高中教师的吴媛媛,在《思辨是我们的义务》中谈到了瑞典学生如何磨炼写作能力。瑞典学生在学校的写作课上,主要练习的是文章摘要和论辩文章。写摘要考验学生阅读理解、统整、简化和正确引用原文的能力,而辩论文章更考验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
辩论文章的写作要求,类似鱼骨写作。文章开头必须清楚表明立场,接下来每一段都提出一个论点支持,各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必须总括整个段落,最后一段再次总结全文。这个结构只要缺了一点,就会被老师扣分。
从整篇文章的观点到每个段落的开头重点句,都是运用一句话来练习思考与表达。
讲明白,就代表你想清楚了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没办法简单说明,代表你了解得不够透彻。”放在脑袋中的想法,如果不拉出来尝试用口语或文字表达,都只是模糊不清的想法,还没有提炼萃化成精准的观点。
要训练“一句话观点力”,得先累积词汇能力。而且,这种词汇能力不是要写出精雕细琢的字句,而要写浅显有力的文字,这样才能让人好读、好记又好理解。
知名出版人见城彻在《读书这个荒野》中指出了“言语词汇”的重要性。他解释,出版编辑只有一项武器,就是“言语词汇”。用言语词汇说服作家,打动、引导他们写出具有压倒性能量的作品。
言语词汇不只是编辑的武器,也是许多经营者和生意人的武器。因为无法正确使用言语词汇,就无法率领下属、提升业绩,更不可能做好生意。
要如何培养言语词汇能力呢?见城彻提出的方法是阅读,但是他不主张读越多书就越好,如果只是累积片段的信息,也无法培养言语词汇能力,因为那都只是作者的说法,他主张要从书中感受到什么。读书不是要看书里写了什么,而是去感觉自己如何感受。
比如要争取作家将书稿交给他出版时,他就会大量阅读该作家的作品,写出心得后,再借由对话交流,帮助作家察觉自己没发现的事情,提出更好的观点,而不是只回答“不错呢”“很有趣”这种浅薄客套的感想。
■ 一句话观点
要如何运用一句话,创造让读者关心,又能彰显文章独特的观点?我以情节力(一)写作课学员书写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为例。
课堂上,大家归纳出三个读者会关心的特色重点,分别是:如何建立打车热点的大数据;如何制造熟悉度,让生客变熟客;司机凭借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察觉客人是否想叫车。最后讨论出来的观点,在于如何创造自己的经营价值。
这位学员诉求的读者,在于想开拓业务、维系客户、从事服务业的工作者。出租车司机的故事跟他们有什么关联呢?因为司机运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与细心,创造自己的机会,这也是从事顾客服务工作者最想学习的能力。我们运用的一句话观点,就是“如何将生客变熟客,创造稳定好业绩:出租车司机不告诉你的秘密”。
再举个例子,让一句话的力量更精准。有位写作课学员偶然有个机会去学习做果酱,许多朋友试吃后非常喜爱,纷纷下订单,结果她的果酱越做越多,越卖越多,已经成为她的副业,无意间变成人生的一部分。
通过小组讨论出来的观点是“为感谢而生的果酱”,作为支撑的三个重点分别是:①感谢老天,因为无意间认识一位果酱老师,开启了她的制作果酱之路;②感谢自己,愿意打开心胸,学习新的专业能力;③感谢客人,若没有大家的支持,也无法开创果酱事业。
“为感谢而生的果酱”用一句话清楚表达观点与特色。由于果酱品牌是“悦好物集”,我建议重新调整内容,改成“因为果酱,人生悦来悦好”,比较贴近这个品牌特色,学员们也觉得很不错,这句话有趣又吸引人。
创造自己的金句:打磨淬炼文章的关键句
为什么我们要练习运用一句话创造自己的金句?主要是运用精彩的关键句,能够让读者有记忆点、有感觉,同时认同作者的个人论点。否则文章写再多、再详尽丰富,读者也不一定记得住。
有两种方式可以练习一句话的力量。一个是从阅读或复杂信息中抓出最重要的一句话,自问自答,尝试练习表达,或向朋友、家人或同事说明,在一问一答的讨论过程中打磨想法。如果对方因为某句话眼神一亮,或是开始好奇,提高兴趣,就代表那句话具有影响力。
■ 换句话说,重新表述
另外,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练习换句话说。金句名言看似很多,但不少核心观点是一样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了相同的意义。
我们要多练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但前提是尽量不要用成语,因为成语用的人太多,很难体现你个人的见解,不易发挥一句话的影响力。
我们也可以将成语的意义,转换成自己的话,重新表述出来。例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电影《阿甘正传》也是要传达这个意思,但编剧用了“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句台词,特别隽永,而且有画面感。
■ 向名人借观点,转译成自己的金句
也可以向名人、名言或书名借观点,运用拆解、相连或对比这三种方法来重新“转译”成自己的金句。
拆 解
拆解一句话,再加料变成自己的金句。把好句子拆开,再加几个字,转变意义,就变成了新的句子。比方我撰写的《时光的甬道》,可以拆开改装,变成“风土餐桌,深度旅行”“风土飨宴,小地方的深旅行”“走遍台湾,风土小旅行”。
相 连
第二个方法是两句话相连,换字变金句。原本两句是相连的意思,可以各换几个字,改装成新句子,以《走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人》为例,可以用“走出自己的路,做有故事的好人”“走自己的路,说有影响的故事”“走艰难的路,做有故事的人”。
《机会效应》中“人生不能准备,只有勇气可以准备”,可以拆解为“人生需要勇敢下注”“人生唯一能准备的,只有勇气”“人生不能计划,只能一路打游击”。
对 比
第三个方法是两句话对比,转换字词变成自己的好句。原本句子是对比功能,我们可以置换字词,保留对比效果。比方丘吉尔有句名言,“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热情”,可以转换成“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而不丧失勇气”“真正的成功,在于接受失败的勇气”“成功就是不断失败,还持续拥有热情”。
这样的练习,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是天下金句一大“转”。重点是要通过自己去消化、吸收与感受,找出观点的核心,转换成一句精彩有力的话语,引起读者的共鸣。
但不能仅仅模仿或是沉迷打造金句,关键还是观点。你的观点是否有足够的重点力与情节力支持,能否运用视野、视角与视点的调整转换,找出独有的观点,打磨淬炼出关键的一句话,创造出吸引人的力量。
没有好观点,再美的金句也只是虚无的美丽,期待你找到那把锐利的破冰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