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JC的书单| 关于未来:《失控》、《人类简史》与《写给无神论者》

JC的书单| 关于未来:《失控》、《人类简史》与《写给无神论者》

作者: 越读者JC | 来源:发表于2016-03-19 22:07 被阅读0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谈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主题阅读”(Syntopic)是其中最高的一层。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完成这样的阅读,对于除与工作相关的专业阅读或写作之外,生活里的阅读不挑食,在文字的茫茫大海里漫无目的地漂流着,文艺一点的说法,叫“泛若不系之舟”,实际上也可称之为盲流式阅读。

后来,我才发现,是我自己误会了“主题阅读”。郝明义先生说得很好,“主题阅读”并非是一种需要很深奥的阅读技术或方法,它“也可以很平易地接近”。只要我们有“由于某个问题或疑惑激发的强烈好奇”,或者对某一个作家发自内心的喜爱,我们都能快就能开始一场属于自己的“主题阅读”。

在这个漫长的夏天开始的时候,我又犯病了。这种病说好听一点叫“悲天悯人”,说通俗一点,就是“吃着地沟油的胃,操着联合国的心”。作为一个平凡庸俗的人,突然就开始想着人类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失控》作者:KevinKelly[美]

第一本拿起的书是凯文.凯利(K.K)的《失控》,中文版封面的副标题深深吸引了我,“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敢去写这个的,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拿到书之后才发现,这个副标题只不过是一帮擅自做主的翻译和编辑的杰作。《失控》一书的英文书名其实应该是:Out of Control: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socialsystems,andtheeconomicworld,中文直译过来就是,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要不是英文不好,老子应该去看英文原著,不然也不知道会被翻译带到哪里去。当然,我们不必太过苛责这本书的翻译,我所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失控》一书提到的“蜂群思维”的一场实践,十几位素未谋面的粉丝,分工合作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这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很好的启发和见证。

如果你和我一样,未曾系统研读过K.K的著作,无法完全跟上他的叙事风格和表达方式,无从比较翻译水准的高低,甚至是无意花太多时间去通读《失控》这本50多万字的大部头,那大可以选择倒过来读这本书。请直接翻到这本书的正文的第24章,研读K.K提出来的失控九律。

你大可以想象,有一个见多识广的家伙,不断的观察和思考让他有了很多新的想法,虽然这些想法超越了时代,但这家伙坚信这些想法必然实现,但怎么让大家相信呢?只好不厌其烦地自己想法产生的由来都说一遍,把所涉及到的生物生态、经济原理、群体心理、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控制论、运筹学、社会学、仿生学等等都说一通,于是就出来了这本《失控》,但到最后,又害怕大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干脆做个小结。“九律”很好地总结这本书的基本观点,如果当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觉得“九律”中有说得太过玄乎的地方,可以再倒过头来,找前面对应的章节去寻求补充解释与说明。这是我对阅读这本书方法的建议。

回到我自己想要找寻的答案上来,K.K认为人类的自身以及社会的进化,最终将是一个“失控”的过程。之所以说是“失控”,K.K引用了《道德经》的一段话(连《道德经》都引用的的变态家伙)来预言未来的趋势:“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我们对于未来最有智慧的控制方式,就是让包括机器、网络乃至社会等等人造物,都脱离控制,任其自主循环进化。也就是说,试图控制进化的方向都是徒劳的。人类将往何处去,这是一个没有问题的答案。或者毁灭,或者人类进化成新的物种,或者机器进化成有智慧的生命,或者人与机器的界限被打破,凡胎肉体因为机器的植入而永生,自我进化的机器带着人类的智慧征服宇宙…

变自生变,遥远的未来或许不可控不可知。“悲天悯人”的病症稍稍缓解的时候,我会试着把关于未来的坐标稍微拉近一些,回到现实的目标上来。《失控》一书完全也可以成为我们当下的行动参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K.K不是天才或疯子,他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很多人对于商人的定义和理解都太过狭隘。中世纪的传教士也是商人的一种,通过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大肆渲染,满足大众对寻求解脱和安慰的需求,迅速就打开了兜售救世药方的市场。K.K深知这个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家伙,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看到或尝过了先人一步的甜头,对创新(投机)、成功(爆发)等等抱着强烈的需求。人工智能、仿生学、互联网思维等等,每个人似乎都想着挖到下一个金矿,而《失控》中诸多预言实现,让K.K的身上有了“米达斯国王”般的魔力,通过兜售新经济时代的“点金术”,K.K就迅速地从一趟又一趟的中国行中捞走了大笔大笔的钞票。

将K.K定位为商人,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反而会让我更加觉得这样的一本《失控》,是值得买回来的。一来,既然有那么多人推崇K.K,我们看过K.K的书,多少也就知道了现在站在风口的猪们都在想什么。二来,我们总是不断需要新的启发和新的方法,花几十块钱买回来一堆可以落实到具体执行办法的理念,比起买来一堆看上去很美但于心无益于事无补的鸡汤文,还是非常划算的。

譬如,《失控》九律提到的蜂群思维与分布式管理,本身也是我们组织读书会的一个方向,好的读书会不能以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为中心,让更多的小伙伴都参与进来,甚至让更多有热情的伙伴独立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不仅能大大丰富读书会的活动内容,而且大家独立的探索和实践,都会给彼此带来新的启发,也就有了读书会更为肆意盎然的生命力。

或许有人会问,那这样的读书会会不会就没有凝聚力了,就变得面目模糊了?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确会让发明和拥有系统的人非常不妙,也会让很多人感到很多不安,但读过K.K的书就会明白,真正生生不息的力量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控制,而非自上而下的控制;一个系统如果要实现递增收益和模块化增长,就必须接纳“边界最大化”与“对错误的鼓励”,我们或许不必去设定读书会应该读什么书,活动应该怎么办,而要去想,读什么不行?怎么办不行?大胆地想,大胆地尝试,当然中间会有失败,或许某些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应者寥寥,又或者活动的效果达不到我们的预期,但只要我们所做的尝试足够多,那个“更好的读书会”自然就会“涌现”出来。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YuvalNoah Harari [以色列]

想要完整地建构一个对人类未来的设想,仅仅只是站在当下的台阶上抬头仰望是不够的。沿着从过去到现在的方向,会不会指向未来?要问我们到哪里去,是不是先想想我们从哪里来?所以,我第二本翻起的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本豆瓣上评分高达9.3分的好书。

从核心的一些理念上看,《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与《失控》有太多共同之处,甚至会让我想起之前塔勒布写的《黑天鹅》,以至于让我开始觉得,是不是人群当中那些真正有智慧的家伙,已经有了一些共识,譬如:进化是一个漫无目的的过程,我们所处的当下只是一个随机选择后的结果;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正在以我们所未察觉的方式显现着;在我们智慧所能达到的边界之外,还存在着巨大的空白,真正的科学是首先承认自己无知。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在提醒着我们: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这一路上不存在曾经我们都以为存在的,一条清晰的可以把握的历史发展规律。真理与神,都只是“想象的真实”,我们之所以还需要相信真理或神的存在,只是为了比避免人类开始放弃自我救赎,放弃挣扎,滑入堕落和自我毁灭的深渊。

也因为有先看过《黑天鹅》及《失控》,所以我自己会很快接受《人类简史》一书的立论,同时也再一次容忍了那些擅作主张的中文版翻译和编辑,第一,这本书讲的不是人类(Human),只是“智人”(Sapiens)这个物种,因为我们智人的祖先把类似尼安德特人等等其他人种都给灭绝了,所有我们才可以独占“人”(Humankind)这个名称;第二,上帝是上帝,不是神,上帝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众多“神”之一。

当然,用“从动物到上帝”的确也比较贴近全书的主要脉络:我们一开始只是生物随机进化的一个结果,也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后来随着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伴随着宗教、帝国、金钱的力量,一步步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智人作为一个物种的进化或许会有终结,但已经有能力开始创造新物种,甚至在有意无意之中地将自身改造成新的物种,如果神是造物者的话,那我们离神就不远了。

《写给无神论者》作者:Alainde Botton[英

关于未来,我们会是弗兰肯斯坦,还是吉尔伽美什,又或者是普罗米修斯?

看完《人类简史》之后,我开始相信,未来人类会取代神成为造物者。但这也只是解答了一部分的问题,未来的世界,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类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私心杂念和暴力冲动”,会不会依然存在?如果无法去除人性当中的这些弱点和邪恶面,那拥有了造物者能力的人类,到底是上帝还是撒旦,是天使还是魔鬼?

未来,成为造物者的我们,还需不要宗教与信仰?

未来,我们能否免于痛苦、悲伤、孤独、暴戾?如果不能,我们又该从何处获得救赎和慰藉?

我翻起的第三本书,来自阿兰.德波顿的《写给无神论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学与理性总将会占领思想的高地,宗教中超自然的内容也会一点点失去大众的信任,但人性的本质并不会有多少改变,个体心灵的救赎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审美危机已经显现出来,我们所为之恐惧的是,这会不会也是未来的景象?而阿兰.德波顿的这本《写给无神论者》,给出了一种未来生活更好的可能。

《写给无神论者》一书如果中文直译的话,应该是《宗教之于无神论者:一名非信仰者关于宗教用途的指南》。我和阿兰.德波顿一样,其实本来也都是无神论者,从来就不相信上帝以及一切乱力鬼神的存在,更不会认同宗教中关于创世纪、地狱轮回等等之类超自然的内容,但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虽然我们不信,但我们应该更加通达地看待宗教,透过其超自然体系,鉴别并吸收宗教中所包含的诸多有益要素,借此丰富我们的世俗生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友爱。

因为阿兰.德波顿的通明练达,让这本书闪烁着许多智慧的光芒,让人读来深受启发。譬如,在第二章“群体”中,阿兰.德波顿细致讲述了弥撒这一宗教仪式,对于人与人之间联系,培养全体归属感神奇作用,借此也给出了“如何把我们从习以为常的自我中心主义刀刃上解救下来”的启示:借由独特的场合、必要的行为方式指引(或言之:仪式感)、以及对内心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消除对陌生的恐惧,打破彼此隔离的藩篱,消弭因为社会地位、收入、种族、肤色等等带来的歧视与不平等,引导人们在轻松自愿的状态下,放弃原先自私犀利、好斗成性等等心理冲动,这些都足以用来修补现代社会结构中的某些破碎裂痕。

所以,就如作者所言:一个人可以对基督教“三位一体”学说和佛教的“八正道”理论无动于衷,但同时也可以对宗教的某些方法生发兴趣,毕竟这些宗教在布道讲经、精进道德、营造团体精神、利用艺术和建筑,唤起信众远行求法,锤炼思想启发智慧、激发人们感恩春天等方面,都是各有其道。这个世界已经饱受种种信教和不信教的偏执者的困扰,在这片天地中,一定可以在完全拒斥宗教信仰与选择性第崇敬宗教仪式和理念之间保持某种平衡。

想起一个关于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故事,这个提倡“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存在主义大师,在80几岁的时候,散步时会拐进教堂,上圣水,画十字,向祭坛行跪膝礼,他的学生就很苦恼地问他“您不是已经同教会和教义断了关系,这样去行教会礼,难道您不觉得自相矛盾吗?”海德格尔这样回答他的学生:在人们无数次祷告过的地方,那一定是神奇地接近了神圣。阿兰.德波顿和海德格尔关于宗教的理解,并非很多人所批评的功利主义,把宗教当草药,生病时摘下来用一用,不生病时扔一边踩两脚,他们只是真正体察了宗教的真相与含义,宗教里那些关于爱与悲悯与追寻内心平静的智慧,本身就是一种“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如果教堂或寺庙里有众生平等,如果读一段经书、焚一柱香能让人内心平静,那即使未来我们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已经可以用机器替代器官,已经可以走向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应该继续保留这种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C的书单| 关于未来:《失控》、《人类简史》与《写给无神论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wh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