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作者: 缩写的表达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22:57 被阅读0次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一大早醒来,朋友圈就被此起彼伏的海上游照片刷屏了。看了一大波美图,除了心生向往之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啥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去旅游呢?

    1

    有人说,旅游就是到别人呆烦的地方去。个人觉得,大部分旅游去的是名胜古迹,或者自然风景区,更准确说,是心之向往的地方,甚至是心动已久的地方。

    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我们去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

    这些地方也许是我们听朋友说的,也许是在别人朋友圈看到的,也许也是来自旅游商家的宣传;也许还不止一次,还不止一种渠道了解过;渐渐种下了一颗渴望的种子,那些名词,那些画面融入了记忆,成了心心念念的地方!

    现实中,“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常见,更多的是埋下想法,列入心愿清单,来日付诸实践。经历了时间的等待后,真的发生了!踏上了渴望的旅程,来到了梦想中的地方!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2

    效果律认为,如果我们针对一个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得到了奖赏,那么这个反应和刺激的连接就会增强。反过来,如果我们针对一个刺激所作出的行为得到了惩罚,那么它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弱。

    现在的旅游业已经太发达了,各种详尽的旅游攻略和线上评论,甚至包含费用明细和防坑指南。在地图、各种攻略和大众点评的指引下,就像是做一个又一个的没有危险,还有些小刺激的“寻宝游戏”。

    宝藏有可能是发现了“网红打卡点”,有可能是从未见过的“特色小礼物”,有可能是闻着看着就想吃的“地方美食”。这样的行程,哪里还容易有惩罚,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奖励!连绵不绝,此起彼伏!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3

    马斯诺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不得不说能去旅游的人,基本把斯诺需求理论五条覆盖全了。前两条说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能有心情去旅游的人,无疑都是在一个安稳的社会环境,且衣食无忧的。

    社交需求:

    很少有人会一个人去旅游!孤独排行榜上,这件事的排名估计仅次于吃一个人火锅和一个人看电影。所以,这个活动本身,就是忙碌工作生活之余,一次和平时默默为你付出的家人、朋友,一次追忆往昔,重酝温情的过程。

    另外,社交媒体上的状态发送,也顺便激活了很多以前关系不错,却彼此很少联系的朋友,接机又可以聊上几个回合,甚至约下次面见了。

    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尊重需求:

    朋友圈晒图,早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场景了。每逢周末节假日,就成了各种晒图大赛了。晒娃、晒吃、秀恩爱的,更不用说晒旅游的。

    山美水美人更美!非工作状态,能让大家见识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放松的状态,漂亮帅气的打扮,身体素质和其他的技能的展现。一种自我渴望表现与认同的心理油然而出!

    自我实现需求:

    月收入5万可考虑欧美中端游;
    月收入3万可考虑欧洲低端游;
    月收入1万请选择东南亚游;  
    月收入低于1万请选择国内游;  
    月收入低于5000请选择省内游;
    月收入低于3000请选择郊游;  
    月收入低于2000请选择村游;
    月收入低于1000请选择家里游;
    没有收入的请选择梦游。

    自我实现,说的就是自我价值体现的过程。能否旅游,去哪里旅游,不止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了,更成了是否有钱有闲有品味的标志了。

    “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班”,说的就是旅游。攒钱旅游,也成了继攒钱买房买车之后,提高生活品质的家庭大事件了。

    看过游艇,看过蓝天白云,看过干净整洁的小村庄,我默默放下手机。心中升起一念:为家庭的新温情时刻,再多努力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用心理学视角看旅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xl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