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种欲望,希望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并被人认识和理解。这是一种心灵深处的自然渴求。然而,这样一种渴求,却往往促使我们等待身外之物。
通常,我们还没时间了解我们自己,就已经找到了爱的对象。又或者,我们不断等待外在事物来满足我们。如今生活在工业化国家的人们,很多人不是一直在打电话,就是在查看邮箱,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所有人有时都会感到孤独和空虚。这些感觉袭来时,我们通过消费食物或酒精,或参与性活动来填补空虚感。然而,纵使我们享受其中,空虚感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深切。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以及我们的亲爱人,我们才能够转化这样的孤独感。
两个人即使在一起有了孩子,仍然是分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这种分离感不是两人同居,抑或保持性的关系,甚或拥有共同的后代就能够排遣的。只有修习正念,真正回归自我并相互守护,我们才能够驱散相互间的分离感。
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囚于爱欲的罗网,恰如蚕儿作茧自缚。智者斩断并舍弃引发欲望的认识。无分别观照爱欲的所缘,所有痛苦不再近前。
经书中利用蚕的形象譬喻世人。蚕缠丝绕茧裹缚自己,待结茧完毕,它就在里面休眠。蚕筑造自己的茧。我们选择注意的对象也为自己筑造了一个茧。注意有不同类型。有一种注意对我们是有益的,比如注意我们的呼吸或钟声。这种注意称作如理作意。注意对象决定我们内心的平和与否。比如说,我们专注于钟声时,心神自然平静下来且安然不动。
感受有苦受和乐受之分。眼观一相或是耳闻一声时,我们对它辨识并生起感受和认识。我们的感受引发认识。认识跟随并从属于感受。我们以为事物有丑陋和美好,喜人与厌人之分。喜悦感觉是乐受,忧苦感觉为苦受。
我们的感受通常都是错误的。我们接触对象并以为它是爱乐我净的化身。以为爱是柔情蜜语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我们把自己的痛苦归咎于他人或其他群体,又或者是时运不济,然而外在因缘并不是痛苦显现的原因。痛苦早已在我们心中。
一个人的降生不是生命的开始而是延续。我们出生时,所有各色种子——善的种子,残忍的种子,觉醒的种子——就已潜藏心中。然而,究竟是善的显现还是残忍的显现却赖于我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滋养了什么种子。心中真实的伤痛感受,强烈情绪和烦恼认识,让我们骚动或是恐惧。但在正念能量的庇护下,我们可以与这些不良情绪共处而不是逃跑。如同父母拥抱孩子一般拥抱它们,对它们说:“亲爱的,我就在你身边;我回来了。我会好好地照顾你。”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照顾自己的情绪、感受与认识。
接纳自己的身体
众生散乱,心念放逸,妄计爱欲所缘为净,殊不知此种执着的迅猛生长将去除我们所有的自由,生发莫大的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