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2019年7月25日兴成长计划——教育信息化2.0素养提升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服务有全新的认识,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全新的教学课堂,如今学生成为新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组织全新的课堂,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师自身、学生、环境四位一体的新课程资源,以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去着眼于学生——这个“成长”的个体呢?我认为有效率的“课堂”积累,势必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谈几点拙识。 一、亲善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行为方式和学习上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应以正确,宽容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在老师关爱下成为了懂礼节,知荣辱努力上进的好学生。老师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材,亲和地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平时课堂上,有时只需我们一个友爱的眼神,孩子会心智勃发,孩子讨论时有时只是我们一句启迪的话,都会让他们思路顿开,智慧的火花,就会在友好的师生互动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色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高春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我认为教育孩子,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问题也应该具有春雨润物的特点。 (1)点到为止、倾注期待。教师要从爱的角度去看待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坦城指出违规的问题,并暗示学生,老师期待你改正、进步,让学生从矫正中获得健康发展的驱动力,而不是一味地讽刺、训斥孩子,让师生关系走向死胡同,犯“错误”的孩子也会缄然不语,悲观自弃。 (2)平等对话。犯有过失的孩子,教师以“春雨润物”的口吻,交换事情发生的原委,以及对事情的不同见解,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文情怀去温暖学生的幼小的心灵,在孩童的内心世界里,逐渐培养亲善友好的意识,并与之共行。 (3)言传身教。教师必须坚持与学生同学习、同互动、同娱乐、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有问题的学生愿意与你交朋友,坦露心胸。 友好、亲善、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师生互相尊重是基础。我们应当具有高尚师德,豁达博爱的气度,让灿烂的笑脸留在教师脸上,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操纵学生,那么和谐亲善的课堂就会成为一个充满灵性、充满情感的课堂。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学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的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感情的冲动,个性的张扬……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语言,行动中表露出来。在以人为本的新的理念下,关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完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定位问题,通俗地讲,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是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 首先是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尤其是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都具体讲到了小学生在校内、外应当规范的行为。语文课堂是实施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渗透教育性,矫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它体现了教师群体、一所学校的人文素养。从课前准备到上课听、说、读、写到操作活动,学生的举止言行,一笑一颦都应具有规范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有健康的生活,才有良好学习方式和习惯。言传身教的传统教育方法,依然是教育学生的法宝,“正人先正已”,教师只有从自身“严格”入手,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会“水到渠成”。 最后随着课改的深入,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机动性极大,一节课学生收获的多少,恰恰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思、议、写)的综合考评。学生或只听不思、或只想不议、或心不在焉、主动参与问题的探讨积极性不高,最后导致学无所获。课堂学习的亮点,只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展示。学生学习习惯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成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新型学习方式的构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只是一句口号,多维教育目标的完成,就是一句空话,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角色转变是相匹配的,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三、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有人主张、有人反对,反对程式化,不反对一定的模式,不反对模式结构本身,因为模式结构本身既打破了教学模式对师生活动的束傅,师生之间互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所以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感悟,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当今课改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保障。 (一)在情景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 利用多媒体创设美丽活动的情境,图文音频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体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改革后新型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无论是美丽优雅生态环境,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表达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瑕想飞飞的音乐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营造学生切身体验的氛围。 (二)在体验中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 在小学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中,强调小学语文和数学课堂教学要剔去繁锁教学程序,重视学生的感悟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感悟,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通过感悟→类比→认识→总结→形成经验。互动的课堂,学生的体验,这样一个知识框架,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在学生心灵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直观教学、通过演示,学生可以零距离地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呈现,让互动的课堂流放异彩 首先必须呈现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锁定,是我们根据教材,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等整合的教学资源,它具有多元性,科学性。 其次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以结合授课内容为前提,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看图画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主动阅读(学生带着前面创设情景时留下的悬念饱含寻求答案的激情去主动阅读课文。)——呈现目标(教师让学生谈阅读后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有选择性的按顺序将学生提出的涉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板书。对学生提出的不涉及本课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用简短的话语给与答复,对学生不能提及到的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可用商讨的口吻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生生互动(围绕已呈现的目标教师组织学生互动探讨解答。)——师生互动(对学生互动探讨仍解答不出的学习目标教师可用商讨的口吻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小结(靠近学困生,让他们针对呈现的目标谈对本节课学习后的收获,然后指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帮辅小结。)——品读欣赏(文科)——当堂训练(围绕目标,分层设题,拓展延伸。)新的教学模式,崇尚“以人为本”,感悟创新的教育宗旨; 再次是转换我们的角色理念;过去的一堂课,要求的是“安静”,便于老师讲解,或便于老师逢场作秀,再加上偶尔几个学生的争论,全班学生的掌声的点缀,把课堂的表面敷衍得完完美美。如今的课改,是真改,是师生平等,相互探究,相互交流,从心灵的碰撞中达成共识,共同获取真知,审美的情趣,不同的已有生活经验的结合,它们隐藏在答案背后,贯彻了多维目标的情景落实,这种互动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有力的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质”的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并非旧课堂中的“热闹”罢了。 四、正确的引导让课堂教学得以升华 课改以后,大家特别关注一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许有的人认为,只要把课桌椅排成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如:丁字形、方形即可。再让学生去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高高地立在讲台上,一味把追求形式的变化,场面的热闹。可是教师要把握契机对正在学习的学生进行点拨。学生或概念模糊,或真知与谬误难分,或挖掘不出知识内涵,等等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感悟内容之前,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如网络法、集合法、表格法、列主题纲要、列符号纲要等等、想方设法使新知识纳入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中,使之网络化,结构的方式的明朗化,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认识表达卡住了时,教师可以通过重读内容,评价点拨,语言鼓励,思维顺向或逆向牵引,对学生的思维来个推波助澜,让学生的认识,与表达再上一个新台阶。新的课堂解放了学生的空间。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时间更多了,留下的“疑点”也就更多,我们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可转化条件,巧妙解决学生的迷茫。“自主、合作、探究”的路学生走得辛苦,教师的适时引导很有必要,让他们洗去风尘,思路更开阔,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 五、巧妙的课堂应变是影响课堂效率的关键 课堂应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迅速、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处理,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智慧场”,在课堂上偶然的生成和师生间、生生间知识的碰撞都会擦出出人意料的火花,让人措手不及,面对偶发事件,我们不能沉着应对;面对学生追问,没有机智应答,面对实验失败,没能有效总结;面对环境失常,不能及时调控,这不仅说明我们缺乏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缺少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还会将我们置于自损形象的困境;同时也会造成师生隔阂,可能使学生从此再不敢质疑,对学习失去应有的信心。通过学习理论,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需要我们拥有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界定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教学机智应包括以下能力: 1.洞察力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种客体和情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多种反应,及时地把握住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合理地调节教学计划,适当地增减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 2.思维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展开积极思维,设想各种对象,选择相应的处理办法。表现在教师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灵活反应,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多变性,给事件以巧妙、完善地处理。 3.意志力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出现对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有干扰作用的事件时,必须做到冷静沉着,判断准确,且行动果断。教师的意志品德突出地表现为制止能力,即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以便实施正确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 4.应变力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处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复杂局面,以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为依据,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