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么个段子:80后是最悲惨的一代,自己出生的时候,突然就独苗了,没有兄弟姐妹,打架都没人帮忙。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谈个对象准备结婚买房了,赶上市场经济高潮,房价已经站上珠峰了。好容易把婚结了安了家,又鼓励多生孩子。两个80后,养着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子……
作为80后的我感同身受的同时,却也经常听长辈的唠叨:你们呀,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不用上山下乡,吃穿不愁,好好读书就行了,还有机会出国。原来我们觉得困难的年代,被别人羡慕着。
身边不乏觉得自己没赶上好时候的人,房价低谷时没有咬咬牙买房,新媒体红利期没有早早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没赶上好时候啊!”,每每听到这样的感叹总是在想:为什么总是赶不上好时候?为什么赶上好时候的总是别人?
《迭代》的作者沈帅波在书中说道:黄金年代永远在身后。对很多人来说是黄金时代,对另一些人来说,黄金时代却已经过去了。而只有迭代的人,才配拥有黄金时代。
迭代原本是一个科学概念,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所以迭代就是自我更新换代的过程。每一次迭代,都在朝着更好的自己这个目标努力。个体需要迭代,行业需要迭代,国家也需要迭代。而迭代的速度越快,越有可能把握黄金时代。
《迭代》一书中,作者正是从大环境、新媒体这个行业、个人这三个方面来说的。商业环境、生意逻辑、消费习惯、媒体、营销套路,从大环境到小个体,作者的思路很明确,角度取得很有意思。
最让我有共鸣的还是最后一节的个人成长,这也是我最关注的。毕竟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而自己,却是有可能改变的。
作者提到,读书、历人、历事,是成长的三个方式。三者循环往复,才能最高效地成长。
对于第一步的读书,作者给出了30条建议。从挑书到笔记,从速度到习惯,几乎覆盖到了读书的方方面面。虽然每条不是很长,不过让我有了不同的切入点,去完善自己的读书体系。
让我感同身受的有这么3点:
1、读书最重要的,是内化的能力
作者提到,书本知识只有转变成智慧,才会产生高价值。
这让我想到上学的意义。近20年的学习生涯,毕业之后发现,学的知识似乎很少派上用场。函数、积分、磁场,如果不是在专业领域工作,很多知识都成了“无用功”。但上学真的是为了学习这些知识本身吗?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怎么通过已知条件寻找结果,比结果本身重要得多。
读书也是这样,比起书中罗列的知识本身,我更看重读书过程中自己思想上的转变。每一本书的阅读,都是迭代的一小步。而如果无法内化书里的智慧,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2、想读书,再忙都有空
越忙的人,往往读书越多。有人工作到半夜,却选择再读2小时的书。但大多数人恐怕此时只想躺平刷手机。虽然不想承认,但差距就是这样一点点产生的。
另外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作者提到不可小觑利用通勤时间阅读,一天2小时,一年就是730小时了。
碎片时间当然不只通勤时,如果能记录一天的准确时间分配,就可以挖掘出更多的碎片时间。见缝插针,是关键。
3、读书的成本:选书时间+读书时间+现金成本
作者很看重时间成本,他指出,如果发现一本书对自己没用,请立刻放弃。这样虽然损失了50元书钱,但至少没浪费宝贵的2小时。
另外,如果花4小时能掌握书中80%的内容,就没必要多花6小时去掌握剩下的20%。那如何能迅速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呢?这就需要学习一些阅读方法了。作者推荐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快速阅读》这两本书。
这个时代迷人又残忍,这个时代变化速度惊人,多少金科玉律转瞬崩塌,只有保持迭代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创造自己的黄金时代。只有不断迭代的人,才配拥有黄金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