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我们慕名来到了位于黄山市歙县的棠樾牌坊群,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我们参观了两座祠堂和七座牌坊。
棠樾牌坊群 鲍象贤尚书坊首先来到的是清懿堂,这是专门纪念和供奉鲍氏家族女性祖先的祠堂。清懿堂的名称寓意着“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最高歌颂。祠堂内部供奉着鲍氏女性的牌位,包括棠樾鲍氏的贞节烈女,按照世系顺序排列,供后人顶礼膜拜,四时祭祀,奉为楷模。
讲解员跟我们说,清懿堂的“懿”由三个字组成:壹、次、心。即女性一生只能付出一次心,意思是一生只能嫁给一个丈夫,如果丈夫去世了,也不能改嫁。
我们接着参观了鲍氏支祠,别名敦本堂,建于明嘉靖年间,是鲍氏男性祠堂。
这两座祠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棠樾村,与棠樾牌坊群相邻。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棠樾牌坊群的七座牌坊。这些牌坊几乎都采用石料建造,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为主。这种青石牌坊坚实耐用,高大挺拔,恢宏华丽,气宇轩昂。牌坊群结构布局严格遵循中轴对称手法,每座牌坊四柱三门,给人以稳重感,同时精心雕刻,展现出高超的石雕艺术水平。这七座牌坊,分别是: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文龄妻温氏节孝坊、乐善好施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象贤尚书坊等,依次立于村口。
棠樾牌坊群,不仅是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徽州文化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生动体现。
牌坊的种类繁多,包括表彰功臣、良将、贤士等的功名坊,以及纪念贞节妇女、孝子等体现忠、孝、节、义的道德坊。古代的牌坊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们见证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道德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徽州古城8日晚,我们在徽州古城里面观看了沉浸式演出,演出一共有四场。第一场是隋末徽州府汪民华投靠李世民的故事。第二场说的是胡氏女子嫁到许家几个月后,丈夫外出经商染病去世,许氏守寡五十二年的故事。第三场是李白醉酒吟诗的故事。第四场是九尾狐的故事。
第二场故事非常感人。许氏丈夫去世后,家族便不让许氏踏出院子一步,院中只有一口水井,她伤心,孤独,寂寞,多次想投井自尽,但一想到腹中已有胎儿,便隐忍下来。
后来许氏生下儿子许天下,孩子慢慢长大,母亲要求他外出考功名,指望他考取功名后,能帮她走出这院墙之外。许天下果然考取功名。返乡后,要求打破院墙,接母亲出去。遭到许氏家族的反对,许天下纵然身居高官也无法改变。
最终许氏在丈夫去世五十二年后,离开了人世。这五十二年她竟未能踏出院子一步。临终前,他把儿子许天下召到跟前,叮嘱他,她死后他要办两件事:一是拆掉院墙,让水井供邻居们共同使用;二是她死后不立牌坊。她说,她如果想要立牌坊,她早就自己结束生命了。她想用自己被困五十二年的教训提醒后世女子,贞洁牌坊才是压在女子身上的大山。
看后,观众中有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