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与铜官窑鸡血红的故事
——
周春强18684797899
元朝至正(1341年-1370年)年间,在湖南湘江河东岸的铜官窑,有一大户制陶人家,窑主人姓谭,是个落榜的秀才,住在湘江河东岸的誓港街义渡亭,家里有一条三十六米长的龙窑。平日里自己家也生产陶瓷外,也常常帮人在陶瓷罐子上写写画画,一天,谭窑主人正在家里做陶罐子,突然,从门外进来了一个衣着袈裟的和尚,此人正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不过当时这个二十二岁的和尚名叫朱国瑞,正云游四方,到处乞讨。谭窑主一眼见这个和尚,心头不禁猛一惊,只见此人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頬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一见之下,满肚子墨水的谭窑主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有帝王的骨骼气相,虽然流浪乞讨,但气色灿烂,隐然佛光飘溢。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美男子,但绝对是英气勃勃的那种美男子,是个干大事的好身手。于是连忙起身招待,就把这个和尚留下来以帮自己打柴烧窑。
朱国瑞一边做事,一边跟着谭窑主仔细学习烧窑技术,谭窑主告诉朱国瑞,氧化铜在高温之下变成红色,故称“釉里红”。陶瓷产品中就数釉里红最值钱,但是千窑难得一红,因为烧造釉里红对窑室气温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在1300摄氏度的窑火中进行。烧制温度上下误差不能超过10摄氏度,温度低了,火候不足,图案就会发黑、发暗;温度高了,瓷器上的颜色就会消失,被称为“烧飞”,因此鲜红色最为难得。因为技术条件所限,所以要烧制一件釉里红瓷器非常困难,只有经验丰富的窑工才能掌握好火候,才能烧出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色彩效果。更多的时候要烧出满意漂亮的釉里红,完全凭烧窑师傅的运气了!
常言道:若要穷,烧铜红,十窑九不成,千窑难得一红,可见这个釉里红有多么难烧出来。天赋异禀。朱国瑞这个年轻的小和尚他对窑炉的火候控制得十分圆融。绝非等闲无能之辈,谭窑主感叹,这个年轻的小和尚做人有技巧,烧窑有分寸。多年的生产实践告诉他,烧铜官窑釉里红,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找到。真是不可思议,谭窑主人几乎窑窑都能烧出一批批漂亮的釉里红,运气好得不得了!窑主人感叹这个和尚具有聪慧福寿,做事把握有度!这可是被称之为千窑难得一红的釉里红啊!把握有度,说起来易做起来难啊!火候的误差只允许10度,一千三百度的高温环境下,不到百分之一的空间都不到,然而,就是这百分之一的误差决定了釉里红的生死。这在古代没有现代科技的温度计情况下,要从一千三百度的发白的火焰中看出温差,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由于全凭经验,稍有疏忽,就会因时间或火候掌握不好,而出现夹生,或烧过头,严重的甚至出现塌窑的现象。
因为烧出了大量凝重华丽、纯正鲜艳的釉里红瓷器,窑主人家一时门庭若市,财源滚滚。富甲一方!
三年后,窑主人经过深思熟虑,一日劳作休息之时,窑主人拿出一个铜官窑鸡血红茶壶,对朱国瑞说,国瑞呀,我第一眼看你,如月驻西天,鹤立鸡群,虽然流落到我铜官窑做工,却气定神闲,朴素无华,心似古井,身如磐石啊!烧铜官窑釉里红,你不学而自明。因而可为天下之至尊也。自从你来到我们铜官窑做工以来,我几乎每窑都能烧出一批釉里红大花瓶瓷,这是被称之为千窑难得一红的釉里红啊!能烧出这红瓷壶与你个人天赋异禀有很大的关系啊!你是金轮王转世,你命里有大善根,心中有大智慧的人,你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啊。
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朱国瑞听了一头雾水,急忙想问原由,窑主人是个汉族知识分子,对元朝统治者十分不满,便对朱国瑞说,你是姓朱,红色又称之为朱,朱就是红色,红色代表着胜利,代表着光明喜庆。五行上说,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青龙主东方,白虎主西方,玄武主北方,代表南方颜色(红色)的朱雀主南方,这预示着你朱国瑞发迹必在南方(湖南铜官),随后,秀才谭窑主要朱国瑞改名为“朱元璋,意为诛(即朱)灭元朝的璋(璋,一种尖锐的玉器)本窑场不是你发展之地啊,随即,窑主人拿出一大笔银子,鼓励朱国瑞去招兵买马,去打自己的天下。朱国瑞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红巾军,且毅然更名朱国瑞为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得天下后,更是定都于“朱雀“南京!,朱元璋得天下后改年号为“洪武”年。“洪”也与“红”谐音,因为朱元璋认为红色与自己命数相合,他能在铜官窑烧出大批的釉里红,也是因为红色与自己命数相合,非常吉利,这些因素导致他对红色的偏好。
朱元璋得天下后,曾数次微服私访铜官窑,下令铜官窑众窑厂大量烧制这种釉里红瓷器。一道圣旨的宣传效果,可是比现在的明星代言还要好,技术的进步往往要靠人力来推动,而在古代,人力又往往以帝王的好恶与意志为转移。朱元璋喜爱红色,也难怪釉里红的烧制虽然屡屡受挫,却贯穿洪武皇帝的始终。
铜官窑釉里红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时期最得宠的瓷器。铜官窑也得以声名大振!
望
网友评论